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必修4 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docVIP

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必修4 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必修4 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doc

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了(  )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3.下列名言中,与“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4.“在静止状态无论怎么解决公正的问题,贫困的人口总不可能摆脱拮据的状况,只有在发展和进步的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困难。”因为(  ) A.静止状态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 B.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C.发展是一种前进上升性的运动 D.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  5.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指出:“在世界经济复苏缺乏动力的背景下,亚太经济体应该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推动建立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亚太经济在世界经济复苏中发挥引领作用。”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①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②新事物抛弃了以前发展环节中的东西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书破万卷方成攀桂妙手,冰冻三尺始有扑鼻花香。”这副对联告诉我们(  ) ①量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量变必然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④要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做起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史记·货殖列传》)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 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  ) ①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 ②恶与善本身是不同质的事物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9.1928年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经过从动物实验到人体实验的长期反复过程,1942年,青霉素成为人类战胜病菌的有力武器。但是,青霉素不能治疗结核菌等病菌的感染。之后,人们又发现了金霉素等,形成了抗菌素家族。这表明(  ) ①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 ②新事物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新事物在与旧事物的斗争中成长 ④新事物发展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对西方元素的追逐走向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并将之与现代元素相嫁接的过程。这表明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  ) A.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C.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D.遵循从意识出发的认识路线 11.2013年7月10日至12日,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举行。国务委员杨洁篪在会上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形容中美关系,强调现在中美谁也离不开谁,必须摒弃“你输我赢”的零和思维,不断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注入新的活力。上述材料中反映了哪些哲学道理(  ) 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适度原则 ④发展的观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上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90年代上海浦东开发区又成了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示范区”,迅速改变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版图。今天,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又迈出了坚实一步。这体现了(  ) ①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③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决定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童鞋”、“木有”、“打酱油的”“”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