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复习.pptVIP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复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复习.ppt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 ①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②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③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文化具有继承性。 概念解析: ①―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带有民族色彩 ②―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渗透到各个领域 ③-具有相对稳定性 从历史到现实――具有继承性特点 考点二、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首先,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其次,传统文化延伸到现在,仍然存在于现实中。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根基)。 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2013福建卷29.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2013重庆卷 8.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社会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够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3广东卷32.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09厦门单科质检23)材料三 2009年春节消费不仅没有降温,反而更加火爆。据商务部监测,春节黄金周,全国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900亿元,同比增长13.8%。四川汶川、北川、青川等灾区商品供应丰富、物价稳定,灾区人民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自古以来,中国人独有的“过年情结”——冷了什么也不能冷了过年,成了消费市场的强劲动力。 (3)中国人“冷了什么也不能冷了过年”的过年情结蕴含了哪些传统文化的道理? 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02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2009年清明节参与人数达到1000万左右。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 (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 考点三、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影响(双重作用):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促进国家的兴旺发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13江苏34.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 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