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Fe(Ⅲ)与ClO-共热溶液中化学反应的分光光度法跟踪.pdf
第41卷第1期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V01.41N0.1
2009年3月 J.of Univ.(Nat.Sci.Ed.) Mar.2009
Zhengzhou
Fe(Ⅲ)与CIO一共热溶液中化学反应的
分光光度法跟踪
贾汉东, 王克栋, 李钢建, 鲍改玲
(郑州大学化学系郑州450001)
摘要:Fe(Ⅲ)与次氯酸钠碱性混合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的最终产物除Fe(OH)。外,还有绿色Fe(Ⅳ)溶液生成.
但也更易分解.结果表明,Fe(VI)、Fe(IV)溶液的最佳生成温度分别在50、80℃左右.
关键词:次氯酸盐;聚合硫酸铁;高铁(VI)酸盐;高铁(IV)酸盐;分光光度法
中图分类号:O657.32 文章编号:1671—6841(2009)01—0104—05
0 引言
高铁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在水处理、杀菌消毒、高选择性氧化、电极材料及磁性材料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
用价值[1。5],所以高铁酸盐的制备及其稳定性一直是化学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经过60余年的发展,
逐渐开发出了湿法、干法及电解的制备工艺忙8。.特别是湿法制备中的水氯法制备,以其经济、条件温和等优
点,曾经被认为是制备高铁酸盐的最好方法【9].该方法要求在30℃以下高碱度介质中实现,以防止高铁酸盐
的反应过程,得到一些新结果.这些结果丰富了铁化学,拓展了经典的Thompson方法,并为次氯酸钠氧化法
制备Fe(IV)化合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1 实验部分
1.1药品与仪器
聚合硫酸铁、次氯酸钠、氢氧化钠为分析纯试剂;HP845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1.2实验方法
1.2.1Fe(Ⅵ)和Fe(IV)溶液的标准吸收曲线
nm范围内的吸收曲线,如
氧化FeSO。制得n引.以水为空白,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绘出二者在400~800
图1.
1-2.2分光光度法跟踪测定Fe(I)向Fe(Ⅵ)和Fe(IV)的转化过程
mI。NaCIO溶液在冰水浴条件下,加入60gNaOH(s),
按Thompson次氯酸钠氧化法操作程序,取200
mol·L-1
滤去NaCI(s),则得含7.5 Na()H的NaClO碱性溶液,加入20.0g聚合硫酸铁,分别在45、55、
65、75、85、95℃反应.因为45、55、65、75℃时反应较慢,故每隔20min抽取约2.5mL反应溶液,立即冷却,
离心分离.准确移取上清液1.00mL,稀释不同倍数,以蒸馏水为空白,在400~800nm范围内测定其吸收曲
线,将其称为跟踪工作曲线,如图2为65℃时反应体系的跟踪工作曲线.由于85℃和95℃时反应较快,故
分别每隔10min和5min取样,处理和测定过程同上.
收稿日期:2008—10—14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0060001.
作者简介:贾汉东(1948一)。男.教授,主要从事无机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E-mail:jiahandong@ZZU.edu.cn.
万方数据
第1期 贾汉东等:Fe(m)与ClO~共热溶液中化学反应的分光光度法跟踪 105
1.2.3Fe(Ⅵ)和Fe(1V)浓度的同时跟踪测定
应波长下的吸光度,计算出△A,再由文献中的公式:
51
ZXAF。(Ⅵ)=一8.94×lO_3+755.865fF。(Ⅵ),
△AFe(Ⅳ)=8.914×10叫+755.86551cF。(Ⅳ),
Fe(Ⅳ)的原始浓度值.
0.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Eu0.12Y1.88-xO3-δ(M=Mg,Ca)纳米晶的制备及光致发光性能.pdf
- Eu3+,Li+共掺杂ZnOZn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质.pdf
- Eu3+、Ga3+共掺杂SiO2基质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pdf
- Eu3+或Tb3+掺杂的KY2F7纳米球的制备与表征.pdf
- Eu3+摩尔浓度对Y2O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材料光谱的影响.pdf
- Eu3+离子掺杂纳米TiO2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pdf
- EuBO3的低温水热合成及光谱可调性质研究.pdf
- EuF3纳米晶PNIPAm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荧光温敏性能.pdf
- Eu在羟基磷灰石中的掺杂及其发光性能研究.pdf
- EV-DO小流量用户准入优化算法研究.pdf
- 数据仓库:Redshift:Redshift与BI工具集成.docx
- 数据仓库:Redshift:数据仓库原理与设计.docx
- 数据仓库:Snowflake:数据仓库成本控制与Snowflake定价策略.docx
- 大数据基础:大数据概述:大数据处理框架MapReduce.docx
- 实时计算:GoogleDataflow服务架构解析.docx
- 分布式存储系统:HDFS与MapReduce集成教程.docx
- 实时计算:Azure Stream Analytics:数据流窗口与聚合操作.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架构与原理.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连接器开发与使用.docx
- 数据仓库:BigQuery:BigQuery数据分区与索引优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