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法理学导论.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法理学导论.doc

第一章 法理学导论 法学对人的智识乐于提供也许是最好的科学思维技巧的训练,——任何人,当他从法学转向其他科学时,都会感激曾有过这种法学的润养。 ——德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 法学在人文科学中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存在于:其并非立于法秩序之旁,亦非追随其后,毋宁得直接参与法秩序本身及法律生活的形成。 ——德卡尔恩吉施 内容提要按照古老的知识分类,法学是一门实践知识实践学问。中国古代的律学和西方的法学形成的历史条件有所不同。实践性构成了法学的学问性质。法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法律制度问题,社会现实或社会生活关系问题,法律制度与社会现实相互如何对应问题。法学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在学者的著作中,法理学与法哲学有时作区分,但也经常互换使用。法理学的体系是开放的,应当从研究范围及功能两个角度来认识这个体系。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地位,学习法理学对于法科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实践知识 法哲学 法学方法 第一节 法 学 一、法学的概念 所谓法学,就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也可以说,法学是一门实践实践,即通过实践之思获取的知识。按照古老的知识分类,人类的知识可以分为理论知识(纯粹知识)和实践知识(拉丁文译作prudentia,英文practical knowledge),后者包括宗教知识、伦理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等。而近代以来,学问又大体上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一般认为,法学属于社会科学。 从历史上看,作为实践知识的法学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得以产生的。在中国,先秦时期就有所谓刑名法术之学,其后有专事注释法律的律学兴盛。总体上看,中国传统的律学是与成文法同时产生并同步发展的,它作为成文法的附属物,与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分不开,它研究具体的法律原则,阐述法律的宗旨、名词术语,解决法条对具体案件的适用等问题。具体而言,律学探讨律(法典)与例(判例)之间的关系,条文与法意的内在联系,以及立法与用法、定罪与量刑、司法与社会、法律与道德、释法与尊经、执法与吏治、法源与流变等各个方面。在注释和研究方法上,律学具有如下特点:(1)重视逻辑归纳,而较为轻视逻辑演绎。中国传统的思维偏于形象思维,强调直观感悟,所以在注释法律时也注重归纳,即从个别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知识而推导出一般的结论。而演绎则强调从一般性的知识推个别对象的属性。(2)重视考据,轻视理性论证。律学偏向引经据典、罗列材料,而较缺乏分析性的、论辩性的结论。(3)重视实用技巧,较为轻视学理阐释。律学的知识大多是古代的官吏或私家注律者对法律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所以一直体现着务实的性质,更多地表现为司法官的办案技巧,所以理论色彩较为淡化。(4)重视刑事,轻视民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较为注重刑事法律,民事法律不甚发达。所以,律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刑事法典条文内容的注释。 西方法学的兴起也离不开立法和司法的发展,且与职业法律家阶层的出现不无关联。至少在古罗马,从公元前3世纪起,就开始逐渐形成了一个专业性的法律家群体,传授职业性的法律实践知识,并且产生了不同的法学派别。与中国律学相比,西方法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发展。西方法学除了实用知识、技巧方面的内容外,也有大量的内容涉及法律哲理、法律原理的思考。所以,西方法学理论的形成,除了有法学家们的思考外,西方的哲学家、伦理学家、政治学家、逻辑学家均对此出过贡献。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法学的知识范式是由西方的学者确立的,它构成了一种知识的标准,被引介至其他国家和地区。19世纪末,西方法学的概念经由日本引入中国,对中国的法律文化和法律学问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应该说,现的中国法学(特别是法学理论、应用法学)在理论框架、基本概念和方法等方面也大体上来自于西方。 二、法学的性质 实践性构成了法学的学问性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首先,法学的研究总是指向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的。故此,法学的兴衰注定是与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发展相关联:法制兴则法学繁荣;法制衰则法学不振。其他学问的发展,并不一定以法制和秩序的存在为条件。例如,在一个没有法制和秩序的国度里,却可能会生成有创造力的文学或哲学。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并不是在国家法律制度和法律秩序稳定的时期,而在政治动荡甚或战乱时期(如先秦时期)而其律学的鼎盛则一定是法律制度和法律秩序稳定的时期(如唐代和清代)。 其次,法学具有务实性。法学并非纯思,它的理论兴趣不在于寻求纯粹的知识或纯粹的真理。法学必须关注和面向社会的世俗生活,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困惑、矛盾和冲突(如人们之间的经济纠纷,人们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承担)寻找到切实的法律解决方案,确立基本的原则,或为法律的决定出合理而有说服力的论

文档评论(0)

wfk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