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 了解什么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和经济基础,中国历史梗概,重点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文与化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一、文与化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变化。 简而言之,凡人类有意识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自然的人化”即文化。 二、广义与狭义的文化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历史环境和经济基础 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环境包括: 自然地理环境,如气候、地形、地貌等 人文地理环境,如疆域、政区、民族等 一、历史地理环境 一面环海而三面与域外陆路交通困难造成了与外面世界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虽阻碍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但保护了中国文化按其自身规律而独自发展。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首先造就了华夏中心主义的心里定势,以华夏为天下中心,雄视邻邦,称周围夷狄蛮戎。 二、民族 早在春秋时代,汉民族的前身华夏诸族就成了黄河流域的主体民族。之后,汉族随着自身的扩张,迁移和其他民族迁入,融合了其他民族。少数民族为了开发和巩固边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人口 中国庞大的人口分布并不均匀 中国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人口迁移 中国人也不断移居海外 中国历史上多次大规模人口迁移 中国人也不断移居海外 。19世纪中叶 后向海外的移民规模日益扩大,移民 及后裔的数量已达数千万。中国移民 对所在国和中国本身在经济、文化、 社会和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四、政区 五、经济基础 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立国的基础,也是传统文化赖以发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除农耕经济外,中国北方草原自古生活着游牧民族。 第三节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 一、远古(约前3000-前2100世纪):原始人群和氏族制社会 二、上古(约前2070至前256年):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宗法封建制 三、中古:漫长的帝王专制社会(前221-1840) 1.秦至南北朝(公元前221至公元589年):统一、分裂的交替和民族融合 秦朝(前221-前206) 西汉(前206-25) 东汉(25-220) 两汉文化 两汉经济 三国(220-280) 西晋(265-317) 十六国:西北各民族内徙(304-439)东晋(317-420) 南朝(420-589) 北朝(386-581)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2.隋至元(公元581到1368年):经济文化繁荣和域外交往扩大 隋朝(581-618) 唐朝(618-907) 五代十国(907-960)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元朝(1206-1368) 宋、元学术文化和宗教 宋、元的域外交往 3. 明清(公元1368至1911年): 帝王专制的余晖与西方列强入侵 1)明朝(1368-1644) 2)清朝(1616-1911) 3)明清来华传教士 4)鸦片战争 1.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2.中庸之道,和而不同 3.自强不息,刚柔相济 1.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界关系所持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征是:认识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服从自然规律,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一致,人生理想就是天人协调。 (1)人与自然的和谐 (2)人与人的和谐 2.中庸之道,和而不同 中庸之道是“和合文化”,是为人处事方面的具体准则,它在儒家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师大版一下第五单元100以内数加与减《5.有趣的算式》教学课件.pptx
- 讲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整体感知.pdf
- 2025年证券行业分析报告:券商自营投资新时代,优化资产配置效能,聚焦多元化策略.pdf
- 2025年原奶周期分析报告:供给收缩趋势明确,左侧布局正当时.pdf
- 父亲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docx
- 2025年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及价格.docx
- 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创新技术项目申报入库汇总表及申报书模板.doc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地力提升工程措施实施指引.doc
- 北师大版一下第五单元100以内数加与减《4.算一算》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春季中学学校教研工作安排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