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 要
吴均是齐梁时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称其 “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
或效之,谓为 ‘吴均体’”。
吴均一生著述颇丰,文体内容较为广泛。但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和现状,本文
侧重就其生平行事和诗歌创作等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
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简要回顾了历代对吴均诗歌的评价与研究,择其要点,以
时相序,并对历代的研究重点予以总结概括,展现对吴均诗歌研究的发展轨迹。
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吴均的生平与诗歌。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分三章。
第一章主要论述吴均的生平与著述。吴均的祖籍原在北方还是世居吴兴,史
无明文,本文根据朱东润和李伯重先生的相关论述及其它史料,认为吴均祖上很
有可能是从北方迁移而来。至于其出身寒族,已无可疑,本文仅根据 《陈书 ·姚
察传》、《吴兴志 ·著姓》,补充其说。吴均在齐时的仕历,史书记载极为简略。
本文根据沈约曾于永明中为 “本邑中正”,永明末研赏文章之风及吴均年龄等,
认为吴均被沈约称赏当在永明中后期。至于吴均寿阳之行的时间,本文以为在建
武二、三年间最为可能,原因是庐陵王萧宝源为南兖州刺史在建武二年到永泰元
年间,此时,寿阳一带屡有战事发生。此外,因王峻为桂阳内史在永元二年,故
周兴嗣为其郡丞也当在此时,吴均投奔周兴嗣当永元二、三年间。
关于吴均的思想,本文以为当以天监六年为界。此前以建功立业思想为主导,
此后转以著史自名,但积极用世的思想贯穿始终。本文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
此予以分析。关于其性格,本文认为 “狂傲”、“耿直”,这也是他沉沦下僚的重
要原因。
关于吴均的著述,已有研究成果较多,且多数已有定论,故本文只就其中个
别作品的归属、真伪等问题加以考辨,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辨析:《以服散
鎗赠殷钧》诗不是吴均的作品,应该是王筠所作。《青山偶书》当是何逊的作品,
有误作吴均者,还有误作吴筠者,对此问题一一作了考辨。《古意七首》多数当
是吴均的唱和之作,至迟作于天监六年回到建康后。《入东记》盖作于天监十六
年春又入柳恽府时。
第二章主要论述吴均诗歌及其成就。吴均乐府诗今存三十四首,占其诗歌总
II
数的四分之一,其中,一半以上为袭用汉乐府旧题,且多为五言八句形式,与汉
乐府不同,明显是受永明体影响的结果。在内容方面,吴均能继承汉魏乐府的现
实主义精神,与当时仅在语言、题目、题材、典故等方面模拟者不同。其次,吴
均乐府又受鲍照影响很大,不仅表现在 《拟行路难》上,而且表现在 《代出自蓟
北门行》、《代雉朝飞》、《梅花落》等诗中。在南朝诗人中,吴均是唯一能继承鲍
照 《拟行路难》风格与精神者。其三,总体上讲,南朝乐府民歌对吴均的影响不
大,主要表现在吴均用南朝民歌旧题的作品不多,几乎没有用到南朝民歌所特有
的表现方法;吴均虽然有十几首类似南朝民歌风格五言四句的小诗,但风格不够
鲜明,几乎没有一首抒发 “慷慨军旅之思”的作品,这除与南朝民歌本身的风格
有关外,也与吴均思想性格及创作旨趣有密切的关系。至于受北朝民歌的影响则
更小,吴均乐府诗中仅存 《雍台》一曲,属 《乐府诗集 ·梁鼓角横吹曲》。
吴均的边塞诗历来评价较高,本文在其思想内容方面主要补充 《齐春秋》中
有关戴僧静的佚文,并与 《南齐书》中的戴僧静传比较,认为吴均虽写史传而用
传奇笔法,颇能体现他对游侠精神的崇尚。在分析其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和表现
技巧的基础上,认为吴均的边塞诗缺乏应有的社会深度和广度,多用 “代言体”
而束缚情感的表达及 “篇法不足”等缺陷。
南朝是赠答诗的繁荣时期,《文选》就有赠答类,且数量仅次于杂诗,而且
有 “敕撰”赠答诗的现象。吴均辗转于权门,渴望汲引,故其赠答诗今存四十多
首,是其诗歌中最多的题材。在表现技巧上,最擅长以借景抒情,其风格为 “壮
阔冷峻”。其次,吴均的咏物诗以描写自然界中物象为主,其中不乏有兴寄之作,
非徒咏物者可比,如 《咏主人池前鹤》、《咏慈姥矶上松》、《咏雪》、《咏云》等,
充分体现了吴均多样的诗歌才能。
第五节论述吴均体的特征和渊源。“吴均体”的 “古气”不仅体现在题目、
题材内容上,更主要的是在精神及气度方面继承建安风骨,循左思、刘琨、鲍照
一路而来。至于 “清拔”的内涵,本文结合钟嵘 《诗品》中 “清拔”的涵义及名
家的理解,认为 “清拔”含有高壮、警遒的审美意味。这在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