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仿生微模塑制备超疏水半透明隔热ATOPU复合薄膜.pdf
第24卷第1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No.1V01.24
2010年2月 JournalofChemical ofChineseUniversities Feb. 2010
Engineering
文章编号:1003-9015(2010)01-0138-06
仿生微模塑制备超疏水半透明隔热ATO/PU复合薄膜
冯杰,黄宝元,钟明强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浙江杭州310014)
摘要:掺锑二氧化锡(ATO)基透明隔热涂层或贴膜是一种节能新材料,但其表面不耐脏,超疏水化可解决此问题.
今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软模板上,采用溶液浇注微模塑法制得了不同A1的含量的ATO/水性聚氨酯(wPu)复合功能
膜,其水静态接触角这;(151.3士2.1)。,水滴在膜表面极易滚落,同时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和半透明性。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表征了薄膜表面微结构,发现ATO纳米粒子的加入,使得微米级乳突表面及乳突之间布满纳米级小凸起,这种
微米结构和纳米结构相结合的二阶结构,与天然荷叶表面极其相似,是引起隔热薄膜表面超疏水的主要原因。研究结
果为规模制备半透明隔热自清洁聚氨酯薄膜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关键词:掺锑二氧化锡;水性聚氨酯;隔热膜;超疏水:仿生微模塑
中图分类号:0648.22;TB383;TB43 文献标识码:A
Fabrication and ATO/PU
of
Semitransparent,Heat·.insulatingSuperhydrophobic
FilmsBiomimetic
Compositeby Micromolding
FENG
Jie,HUANGBao-yuan,ZHONGMing-qiang
ofChemical andMaterials UniversityofTechnology,
(College Engineering Science,Zhejiang
31
Hangzhou0014,China)
andthermalinsulationorfilmbasedon tin nano
Abstract:Transparent coating antimonydopedoxide(ATOjl
isanewkindof surfaceisoftencontaminatedthe
material.However,its easily,and
particle energy-saving
can this this
surface modificationsolve problem.In
superhy,drophobic
wiith ATO%contentsweremicromoldcd ATO/waterbornePU
film different bycastingnanodispcrscd
composite
fromfresh
o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生产力不平衡结构看我国宏观经济波动.pdf
- 从生活走向物理——联系生活实际类高考题赏析.pdf
- 从生源选择角度看我国在高校动漫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缺失.pdf
- 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变化观察两种模拟高原训练过程对大鼠身体成分的影响.pdf
- 从督导评估看河北省教育装备现状及发展.pdf
- 从程控交换设备特点分析程控交换设备安装及维护.pdf
- 从竞赛题到高考题的改编策略对2008年江苏高考第14题、2011年福建高考第20题的解读.pdf
- 从符号消费视角看我国高端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pdf
- 从管理学角度探析高技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pdf
- 从经济增长到社会变迁—马克思典范和韦伯典范——“中国迈向高收入过程中的现代化转型研究”之三.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