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含少量共聚组分聚乙烯熔体拉伸薄膜的形态结构.pdf
V01.29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NO.4
CHEMICALOFCHINESEUNIVERSITIES 847—850
2008年4月 JOURNAL
含少量共聚组分聚乙烯熔体拉伸
薄膜的形态结构
佟翠艳1,一,陈 勇2,陈晔2,杨德才2,张景萍1
(1.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长春130024;
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
摘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TEM)和示差扫描量热学(DSC)等方法研究了含少量丁烯-1组分(摩尔分数为
0.64%)的聚乙烯共聚物(PEl00)熔体拉伸高取向薄膜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在PEl00熔体拉伸薄膜中,
除存在高取向片晶结构外,还含有大量的纤维晶,纤维晶平行于拉伸方向,穿过几个片晶区,平均直径约为
12IlIll.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纤维晶的生成源于聚乙烯共聚物中的超高分子量组分,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
伸直链纤维晶,其形态特征应为晶桥结构.由此提出了晶桥结构纤维晶模型,该模型不但有助于深入理解和
认识聚合物取向结晶机理,同时也为该材料的高性能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聚乙烯共聚物;取向结晶;晶桥结构纤维晶
中图分类号0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1.-0790(2008)04-0847-04
取向聚合物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往往比其各向同性的同质材料高出几个数量级¨’21.因此,多年
来对取向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以聚乙烯最为典型旧卅6。.迄
今,关于聚乙烯熔体拉伸薄膜的取向结晶已有不少报道[1¨16],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高取向薄膜的片
晶结构n0。41和加入超高分子量组分后形成的伸直链纤维晶结构n5’161,而有关其共聚物高取向薄膜的
形态结构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乙烯共聚物(PEl00)熔体拉伸高取向薄膜的形态结构,发现了与常规伸直链结构不同的纤维晶,并提
出了一种新的晶桥结构纤维晶模型,该模型不但有助于深入理解聚合物取向结晶机理,同时也为该材
料的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实验部分
1.1试 剂
0.64%.高密度聚乙烯(HDPE),牌号Marlex
为北京助剂厂生产,分子量为2×106.
1.2样品的制备
为0.5%左右.将溶液均匀地分散在加热的玻璃板上(约130℃),待溶剂挥发后,将留在玻璃板上的
am厚的薄膜.该薄膜经退火后
熔体膜(厚约0.5斗m)垂直拉起(提拉速度约40眦n/s),得到约50
(124℃,2h)收集在铜网上,喷镀一薄层碳膜后用于透射电镜观察.将玻璃板上拉起的膜连续收集在
收稿日期:2007-09-21.
基金项目:国家“八六三”计划(批准号:2005CB623806)和东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批准号资助.
联系人简介:杨德才,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分子凝聚态结构研究.E·mail:deyang@eiae.j1.en
张景萍,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电磁功能材料及化学传感器的分子设计与性能研究.
E—mllil:zhangjingpin966@yahoo.cn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V01.29
滚筒上,得到较厚的多层膜,用于DSC测量.PEl00的分子链结构分级:将样品在135℃的二甲苯中
充分溶解,然后降温至9l℃等温结晶,在该温度下析出的晶体是高温组分,将余下的溶液降至室温,
加入沉淀剂,获得低温组分.
1.3表 征
将8mg样品置于铝坩埚中,在N:气保护下,用Pekin—Elmer
测试DSC谱,升温速率为10。C/min.用JEOLl01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薄膜的形态结构,加速电压为
100
kV,明场像采用欠焦成像技术.
2结果与讨论
图1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可见光响应复合高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pdf
- 可见光完全分解水光催化剂Bi0.5La0.5VO4的制备和表征.pdf
- 可见光活性负载型Fe2O3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pdf
- 可见光激发高光催化活性的纳米Ti02光催化剂--丙酮溶剂水热合成、特性表征与光催化活性起因.pdf
- 可见光驱动 Ag3PO4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活性评价.pdf
- 可见光驱动Ag3PO4催化降解罗丹明B和甲基橙.pdf
- 可见光驱动溴化银溴氧化铋复合纳米材料制备及活性评价.pdf
- 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秸秆-煤混燃物的秸秆含量.pdf
- 可见金矿石化验样品加工制备方法及其设备的比较.pdf
- 可调振幅单向拽振式林果采收机构参数优化.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