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油田微生物驱油体系的建立及效果评价.pdfVIP

海上油田微生物驱油体系的建立及效果评价.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石油天然气学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4年4月 第36卷第4期 JournalofOilandGasTechnology(J.jPI)Apr.2014Vo1.36No.4 海上油 田微生物驱油体系的建立及效果评价 李玉勇 (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部,北京100010) 张俊 ,黄琴 ,马奎前 孑JJ1广义,张静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00 ) 高立红,赵艳辉 (天津亿利科能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410) [摘要]针对渤海某稠油油藏地层条件及基础菌群特征,筛选有效激活剂,激活地层 中有益微生物菌群, 并筛选功能菌群进行地面发酵后 回注 ,以弥补无空气注入导致 的近井地带好氧区微生物代谢活动 的不足。 由于海上油 田注采强度大,为 了避免营养药剂随注入水过早采 出,影响微生物繁殖 ,创新性地建立 了营 养凝胶体系,以增大营养组分滞 留时间,从而激活油藏深部微生物。通过室 内岩心驱替试验优化 了营养 凝胶和微生物驱剂 的段塞大小,二者共 同作用下可提高采收率 18.4 , 目标试验 区微生物驱油应用潜力 较高。 .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激活剂;营养凝胶;驱替试验;提高采收率 [中图分类号]TE35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 (2014)04—0157—04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是一种通过引入或刺激在油藏 中能存活的微生物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工艺技 术 。它一方面利用微生物对原油的直接作用 ,改善原油物性 ,提高原油在地层孔隙中的流动性 ;另一方 面利用微生物在油层 中生长代谢产生的气体 、生物表面活性剂 、有机酸 、聚合物等物质 ,改善水驱环 境 ,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 的目的口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于 20世纪 9O年代开始研究,陆续开 展 了矿场试验 J。 渤海 SZ36—1油 田H 区地下原油黏度平均 78mPa·S,属于常规稠油油藏 。采用反九点面积井 网开 发,注水见效明显 ,综合含水率 659/6。油层发育 1~6小层 ,砂体厚度 2~10m,平均渗透率 1300mD; 油层温度 60℃,地层水矿化度 10000mg/L,pH值 8.1。针对该 区油藏条件 、水质及基础菌群特征,筛 选有效激活体系,激活地层中有益微生物菌群,乳化分散原油、降低原油黏度 ,使原油的启动和流动能 力增强 ,降低水油流度 比,增强驱油效率 。同时,筛选功能菌群进行地面发酵后回注 ,用以弥补无空气 注入导致的近井地带好氧区微生物代谢活动的不足 。由于海上油 田注采强度大 ,为了避免营养药剂随注 水过早采出,影响微生物增殖,注入营养凝胶 ,增大营养组分滞 留时间,从而激活油藏深部微生物。 1 微生物驱剂筛选及性能 1.1 激活剂优选 根据 SZ36—1油 田H 区 3口油井油样和注入水样 ,分析 了其中的基础微生物,包括柠檬酸杆菌属、 假单胞菌属等 13种菌属,其 中假单胞菌属可 降解原油 ,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 ,是主要 的采油功能菌。 在此基础上,采用单 因素激活试验和多因素正交激活试验[2],进行激活剂筛选 。单因素筛选试验分别分 析了碳源 、氮源 、磷源 以及激活 因子 。以碳源为例 ,通过分析油层本源菌中各种有益菌质量浓度 ,包括 烃氧化菌、腐生菌、发酵菌、硝酸盐还原菌、产甲烷菌 ,以及有害菌浓度 ,主要是硫酸盐还原菌 ,进而 优选出碳源。同理 ,优选出氮源 、磷源以及激活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 4因素 3水平正交试验 ,通过多 [收稿 日期]2Ol3—09—23 [基金项 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oO82xO5O24)。 [作者简介]李玉勇 (1981一),男,2004年大学毕业 ,硕士 ,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技术工作。 石油天然气工程 2014年4月 ∞ ∞ ∞ ∞ 加 0 次重复试验观察乳化原油效

文档评论(0)

fengbing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