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Mar. 2015/ No.2
论当代科学绘本的美学境界
谈凤霞∗
[摘 要] 科学绘本以科学知识为主要题材,但并不是知识图鉴,而是具有学科兼容性的颇有难
度的艺术门类,在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上必须十分讲究。 优秀的当代科学绘本注重融合多重谱系、
渗透人文情怀、召唤探索之趣,致力于创造辽阔的审美空间、生成丰富的意义域。 东西方科学绘本创
作各具特色,在艺术表现上显示出民族性的风格差异,隐含着创作者不同的文化身份以及美学旨趣,
可以相互借鉴。
[关键词] 科学绘本;知识;美学;融合;轻逸
综观绘本创作类型,无论东方西方,占据主流的都是故事绘本,而科学绘本则相对边缘,杰出作
品似如凤毛麟角。 以科学内容为题材的科学绘本不同于纯粹的科学知识图鉴,它属于艺术门类,在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上有其讲究,且颇有难度。 近年来,囊括四地(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
“丰子恺图画书奖”对科学绘本青眼相加,继邱承宗的《池上池下》入围第一届佳作奖(2009)之后,刘
伯乐的《我看见一只鸟》又获得了第三届首奖(2013)。 这两个匠心独运的获奖绘本显现了科学绘本
所能臻达的某种高妙境界,也引发了笔者对这一具有学科兼容性的绘本门类“究竟能走多远”的思
考:科学绘本是否仅局限于对科学知识的艺术化生动再现? 科学绘本作为完全意义上的绘本可以打
开怎样辽阔的审美空间、生成怎样丰富的意义域? 本论文将以中美具有代表性的当代科学绘本为个
案来进行平行研究,也兼及其他国家富有特色的科学绘本作补充性比照。
一、 多重谱系的交织
科学同艺术一样,也有其撼动人心的魅力。 东方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圣泰戈尔在文
学艺术方面造诣精深,但他也十分推崇科学,他曾对孟加拉女诗人黛维夫人说过:“我非常喜欢科学,
而你却喜欢罗曼司。 这些喃喃细语的被阳光照射的树叶子,它们每一摇动都在吸收阳光,同时制造
出许多化学成分。 通过大自然的数不清的脉管,经常不断地有一个什么样的奇迹在进行着啊……人
∗ 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图画书研究中心研究员,210097。 本文为教育部人
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中英儿童文学比较研究”(10YJC75107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欧美华裔儿童文学研究”(14BZW149)的
阶段性成果(本文是作者参加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举办的“中美儿童文学高端论坛”的会议论文)。
138
①
们简直要吃惊得目瞪口呆了。” 优秀的科学绘本,就在于是否能将那科学世界的“奇迹”既遵循科学
性又富有艺术性地展现,这对创作者来说是极具难度的考验。
科学绘本明确负载着传递科学知识的功能,但是绘本中究竟需要多大的知识量? 又如何组织、
串联并有趣地传递这些知识? 科学绘本创作者要探求广阔的表现空间,且要找到巧妙地呈现科学知
识的途径去吸引读者。 郝广才在《好绘本如何好》中谈到一个绘本究竟是一棵树还是一片树林的问
题,他认为绘本里只要放进一棵树就足够了,无须放进整片树林。 故事绘本如此,科学绘本也不例
外。 前者的创作不能炫耀文笔,要谨记“减”的艺术,让文字和画面相互补充和生发;而后者一般都会
纳入大量的知识信息,表面上似乎有“加”的任务,但在“加”中也要注意“减”。 至于加减什么、如何
加减,需要创作者反复斟酌和筛选,使之成为一棵枝繁叶茂而不累赘、能够浑然一体的“大树”。
科学绘本中的科学知识多借助于一条叙事线索有机、有序地延展。 邱承宗创作绘本《池上池
下》,不仅长年累月地观察记录池塘生态、积累科学知识,而且煞费苦心地进行艺术构思,不断删减观
察记录,最后确定以麻斑晏蜓的成长为主线,辅之以池上池下群态的生物信息,呈现整个池塘的“生
态系”,做到了简约与丰富的统一:既中心突出地展现主角麻斑晏蜓的生命过程,又有广阔的延伸,揭
示物种之间及物种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绘本的文字由三个谱系组成:第一是位于页面主图中的作为
总体线索的叙述,用抒情的笔调讲述从春天到来年春天池塘里的生息变化,极富文学意味;第二是位
于主图下面的对于麻斑晏蜓的成长的观察记录,用朴实的笔致按日期展开,具体、真实而细致;不同
于前二者在全书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