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常用的载体: 质粒(最常用) λ噬菌体的衍生物, 动植物病毒等 能复制并带着插入的目的基因一起复制 有切割位点 有标记基因 3、质粒 本质:小型环状DNA分子。 分布:许多细菌、 酵母菌等生物 工具3:运载体 1、需要的条件 ⑴有1~多个限制酶切点 ⑵能在受体细胞中自我复制,或整合到受体细胞的 染色体DNA上复制 ⑶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筛选 ⑷对受体细胞无害 2、常用运载体 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或某些动植物病毒 3、质粒 2和7能连接形成…ACGT… ????????????? …TGCA…; 4和8能连接形成…GAATTC… ???????????? …CTTAAG…; 3和6能连接形成…GCGC… ???????????? …CGCG…; 1和5能连接形成…CTGCAG… ???????????? …GACGTC…。 教材P7思考与探究 1 1、在基因工程中,切割运载体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需使用( ) 同种限制酶 B. 两种限制酶 同种连接酶 D. 两种连接酶 反馈练习: 2、不属于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是 A、能复制 ( ) 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具有标记基因 D、它是环状DNA D 3、下列不适合用于基因工程的运载体 是( ) A、质粒 B、噬菌体 C、细菌 D、病毒 选我 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限制酶的切口一定是GAATTC碱基序列 B、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唯一的运载体 C、重组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 连接酶、运载体 D、利用运载体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 进行大量复制的过程可称为“克隆” 选我 D 审题 5、以下是两种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DNA片段,试分析: ①GC… ②AATTC… ③ …GC ④ …CTTAA CG… G… …CG …G (1)其中①和 是由一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 末端,两者要重组成一个DNA 分子,所用DNA连接酶通常是 。 (2) 和 是由另一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 末端,两者要形成重组DNA片段,所用的连接酶通常是 。 反馈练习: 1.1944年艾弗里(O.Avery)等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并且证明了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成为基因工程的先导 基础理论和技术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 科技探索之路 20世纪中叶,基础理论取得了重大突破 2.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双螺旋结构模型,使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 1958年梅塞尔松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用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 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的确立 3.1963年尼伦伯格和马太做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破译编码氨基酸的遗传密码. 1)基因转移载体的发现 2)工具酶的发现 3)DNA合成和测序技术的发明 技术发明命使基因工程的实施成为可能 1967年罗思和赫林斯基发现细菌质粒有自我复制能力,为基因转移找到一种运载工具. 1970年阿尔伯(W.Arber)、内森斯(D,Nathans)、史密斯(H.C.Smith)细菌中发现了第一个限制酶 1977年科学家又发明了DNA序列分析方法 1965年桑格发明了氨基酸序列分析技术 4) DNA体外重组的实现 1972年伯格(P.Berg)首先在体外进行了DNA改造的研究,成功地构建了第一个人工体外重组DNA分子. 1973年博耶和科恩使重组DNA转入大肠杆菌中,转录出相应的mRNA,并使外源基因可以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至此表明基因工程正式问世. 1973年科学家才将质粒作为基因的载体使用 这是基因工程发展史上第一个成功的基因克隆实验 1973年科恩第一个建成“基因工程菌”,并创立基因工程模式 1973年称这“基因工程元年”, 科恩被称为基因工程发展史上的创始人 科恩并向美国申报了世界上第一个基因工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AECOM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ppt
- AMR公司权益转换为债券的案例.ppt
- CFO的变革与创新管理课程.ppt
- CH内部环境分析.ppt
- CRM原理与理念培训课件.ppt
- CTO病变行PCI后患者的获益与风险分析.ppt
- DCYX合富-比华利山营销策划方案.ppt
- DIY蛋糕活动策划书.ppt
- DNA重组技术概述.ppt
- EMBA教材之市场战争学.ppt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5211.9-2025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9部分:相同类型着色颜料耐光性的比较.pdf
- 《GB/T 5211.9-2025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9部分:相同类型着色颜料耐光性的比较》.pdf
- 《GB/T 37228-2025安全与韧性 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管理指南》.pdf
- GB/T 23724.3-2025起重机 检查 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5163-2025防止儿童开启包装 可重新盖紧包装的要求与试验方法.pdf
- 《GB/T 25163-2025防止儿童开启包装 可重新盖紧包装的要求与试验方法》.pdf
- GB/T 16263.5-2025信息技术 ASN.1编码规则 第5部分:W3C XML模式定义到ASN.1的映射.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6263.5-2025信息技术 ASN.1编码规则 第5部分:W3C XML模式定义到ASN.1的映射.pdf
- 《GB/T 16263.5-2025信息技术 ASN.1编码规则 第5部分:W3C XML模式定义到ASN.1的映射》.pdf
- GB/T 11349.2-2025机械振动与冲击 机械导纳的试验确定 第2部分:用激振器作单点平动激励测量.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