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 汽化与液化
【学习目标】
1、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对比学习蒸发与沸腾的条件及其特点。3、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及各自应用特点。4、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判断汽化或液化的物理现象。
【重难点】1.蒸发与沸腾的区别。2.液化的两种方法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导学内容】课前讨论完成
1、汽化:物质由 态变为 态的过程,该过程中会 热,(填入“吸”或“放”)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沸腾:在液体的 和 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沸腾的条件是 。蒸发:在 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 。
4、液化:物质从 变为 态的过程。该过程中会 热;液化的两种方式: 和 。
【课堂导学】
【活动一】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常识,请同学们举例子并简单分析为什么会发声这种现象?
例如:1、水烧开后继续烧水,水越来越少。2、游完泳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3、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 4、家用的液化气罐。
物理中将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活动二】1.感受实验,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会酒精有哪些变化,体会手背上的感觉。
2. 请同学们观看下组图片,结合自身在生活中的常识,来判断在相同条件下哪种方法衣服干的快?
总结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越 ,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 ;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 ,蒸发越快。
2.蒸发的特点:(1)是缓慢的汽化现象(2)发生在液体表面(3)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4)蒸发过程要从周围物体吸热(使周围的物体温度降低)
【活动三】观察烧开水的过程,完成填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沸腾前给水加热时,可看到杯内有 气泡 ,大小变化是 ,加热过程中,沸腾前水的温度 。(2)、沸腾时,看到的现象是 水温 ,要使水持续沸腾,必须 ,
定义:沸点: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水的沸点高低受到 因素的影响;不汤手的“开水”从何而来 ,
(4)、请在坐标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特点:(1)沸腾前后的响度不同。 (2)沸腾前后气泡的大小变化不同。
(3)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4)沸点随液面气压的改变而改变。
(5)在课本上查看液体的沸点,记下几种液体的沸点。
总结: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液体的沸点随液面气压增大升高,沸点还与液体纯度有关
【活动四】对比总结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活动五】请同学们解释,“水沸腾后的白气”、“冬天由室外进室内眼睛片的模糊”、“注射器密封开口后推活塞”等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同样是由气态变为液态,但是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图1.4-11 图1.4-12
(1)降低气体温度.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金属片,放热降温变成了水,如图1.4-11。 所有的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时,都可以液化。
(2)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体积可使气体液化,如图1.4-12.例如,液化石油气、火箭使用的液态氢氧燃料,均采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液化的。
【课堂总结】
【课堂检测】
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 )
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 B.用热风干手器吹湿手
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入冰箱 D.喝开水时烫口,向水吹气
2.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地区气候炎热,干旱少雨,年平均蒸发量很大,自古就有“火洲”之称.为了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 和 ,当地人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修建了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
3. 甲、乙、丙三幅图都是加快蒸发的实例.其中 图表示的主要是通过加快液体表面的气体流动来加快蒸发; 图表示的是通过提高液体温度来加快蒸发.
4.宋朝著名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700m的峨嵋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因为山上的泉水太冷,故有“万古冰雪之汁”造成之说.实际上,这是由于高山上的 较低,导致水的沸点 的缘故.
5.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
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