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4 法学论坛 2003 年
一国有法律而无法律之知识与方法 ,无司法之专门技巧 ,法律唯有装点门面 、铺陈摆设而已。而法律之
无法落实 ,不仅陷法律于不信 ,更令国民、律师 、法官无所适从 。是以西洋各国 ,无论奉行判例法律还是
尊法成文规定 , 皆以培养 、发展出大气磅礴 、严谨缜密之法律知识 、法律方法和司法技巧为所任 。因此 ,
法学自成一格 ,卓然而立于学术之林 。它并不因携哲学 、社会学 、经济学 ……的术语和方法而壮大其声 ,
反之 ,其自身之学术方法 、思维路径 、裁判技巧既影响到其他学人 ,也潜移默化 ,而渐成公众思维 。
( )
这与我国反差何其巨也 ! 虽然 ,法学教育在此渐呈显要 , 以至俨然无法 科 不能立校 ,学法最为时
尚。但在背后 ,无论法科教师 ,还是法苑学子 ,大都缺乏法学知识 、方法和技巧之训练 。故法学繁荣 ,实
为虚假现象 。如何克服此弊 ? 这等问题 ,诚然会人言言殊 ,但在我看来 ,救此弊者 ,本在强化法律方法 。
广义上讲 ,含法学在内的一切学问, 皆可谓方法之学 。何以有此结论 ? 盖在终极言之 ,人类认知 ,只
可进于方法之途 ,而难达致本体之境 。本体之澄明 ,需赖方法之进化 。方法之缺席 ,必致本体之混沌 ;方
法之在场 ,也未必本体即澄明。故本体之境 ,最终所需者为体验 、为信仰 。尽管如此 ,但相对言之 ,人类
认知尚有本体性认知与方法性认知之别 ,这种情形 ,法学自不例外 。法律方法 ,为法律认知之根本 ,因法
律为一套严谨程式的逻辑体系 ,如何将机械之原则 、规则演化为活动的秩序 ? 法律 自身 ,无力为之 。这
诚如孟子所言 :“徒法不能以自行 。”故而 ,在法律与秩序间 ,需勾连之具体方法 。法律家之使命 , 即在于
连接两者 ———借法律而构秩序 。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法律家借法律而构秩序 ,仅一脑双手 ,并不足以成就其业 。在此之外 ,
还需充实大脑 、延长双手之法律方法 。可见 ,法治之实现 ,法律秩序之构建 ,需仰赖法学学人和法律家于
法学研究与法律实践中关注法律方法 。近三 、五年 ,缘于司法改革及法治秩序构建之吸引 ,吾国法学正
在悄然生变 ,余称其为“从 ‘宏大叙事’到 ‘微观论证’”之变 。其中要者 ,为法律方法研究之展开 。故法律
解释 、法律推理 、法律论证 、法律发现 、漏洞补充 、先例识别 、利益衡量 、理由说明等关涉法律方法之词汇 ,
在法学论著 、法律家言行中日渐流行 、走俏 。
鉴乎此 ,学界尤应关注法律方法之研究 , 以为我国多元法学之整体推进 、法律教育之逐步完善尽绵
薄之力 。
追问法律方法论学科的意义
陈金钊
( 山东大学成海分校 ,山东 威海 264200)
通过给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法律方法论课程 ,有很多的体会或收获 。我意识到法律方法论可以解
( )
决 或回答 许多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源 自学生的疑问。自1990 年开始教授法理学课程以来 ,许多爱思考
的学生就向我提出学习法理学有何用处 ,当时一直在借用刘作翔教授给我的提示 ,说法理学是关于法律
的基本理论 ,解决的是法律人对法律终极问题的关怀 。许多同学听了以后似乎没有多大的反映 ,但从他
们不知道如何反映的眼神中 ,我觉得这一问题似乎并没有解决 。确实 ,法理学的许多问题是法律人对法
律问题的终极关怀 。但是这些甚至不谙法律的学生如何能够理解关于法律的终极关怀 ,这也许是我们
没有思考的。于是 ,在我的教学活动中 ,一直想着把每一种法律理论的用处讲清楚 。这种努力的继续就
是想把法律方法论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 , 以便使学生在关注法律的终极问题以前就能了解到各种
法律理论如何与法律的操作结合起来 。德国学者柏伊梅说过 ,理论和方法相互依存 ,一种理论如果不能
从方法论层面上检验 ,就是一种没有用处的理论 ,离开方法的理论 ,则永远只能是一种不结果实的理论 。
[ 收稿 日期] 2002 - 12 - 15
( )
[作者简介] 陈金钊 1963 - ,男 ,山东莘县人 ,山东大学教授 、法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商业秘密保护知识培训.ppt VIP
- 生态学全套配套课件第三版杨持第二章.ppt VIP
- 《向上管理 与你的领导相互成就》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x VIP
- 钢结构工程维修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3年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docx VIP
- 电信春节通信保障应急预案.docx VIP
- 女装设计 全套课件(上).pptx VIP
- 珠海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监督管理中心招考合同制职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共500题)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体例格式9: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学习任务工作页.docx VIP
- 建筑节能工程监理质量评估报告.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