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弧菌病的研究进展——回顾对虾弧菌病的病原种类致病机制与条件症状与组织病变及对虾的防御机制.pdf

对虾弧菌病的研究进展——回顾对虾弧菌病的病原种类致病机制与条件症状与组织病变及对虾的防御机制.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虾弧菌病的研究进展——回顾对虾弧菌病的病原种类致病机制与条件症状与组织病变及对虾的防御机制.pdf

第25卷第1期 海 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Vol.25No.1 2007年3月 NATURALSCIENCEJOURNALOFHAINANUNIVERSITY Mar.2007 文章编号:1004一1729(2007)01一(0088一08 对虾弧菌病的研究进展 — 回顾对虾弧菌病的病原种类、致病机制与条件、 症状与组织病变及对虾的防御机制 谢珍玉,周永灿,冯永勤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摘 要:就对虾弧菌病的病原种类、致病机制、典型症状与组织病理变化、致病条件及对虾的防御机制作了 一简单回顾,并就对虾弧菌病的中草药防治与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防治途径作了评述与展望. 关键词:弧菌病;对虾;防治 中图分类号:S946.11 文献标识码:A 对虾弧菌病(shrimpvibriosis)是由弧菌属恤brio)细菌病原引起的,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危害 最大的细菌性疾病之一,根据其病症的不同,又被称为对虾细菌性败血症、发光弧菌病或红腿病.随着对 虾集约化养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和对虾种苗与商品虾的进出口,对虾弧菌病的暴发越来越频繁,传播速 度也越来越快,这给全世界对虾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使虾病工作者面临着严峻的挑 战.近几十年来,人们根据库克法则(KochsPostulates)从病虾体内外分离出了多种病原性弧菌,并借助光 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PCR仪等对这些病原细菌的传统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流行病学、致病机理、致 病条件、传统方法与分子诊断、对虾的组织病理学、防御机制及其弧菌病的防治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 索,并取得了许多成就.然而,象其他水产动物病原弧菌一样,对虾病原弧菌的分子致病机理还不太清楚, 它们的关键毒力基因还未被确定;在化学药物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国内外学者也在 不断探索多种新的防治途径.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仅就对虾弧菌病的病原种类、致病机制和病虾的组织 病理变化等作一回顾,同时在文末,对对虾弧菌病防治的新途径作了评述与展望,旨在为对虾弧菌病的研 究提供参考. 1对虾病原弧菌的种类及其引起的疾病 弧菌是海水养殖环境和水产动物体内的正常菌群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在对虾的养殖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弧菌的致病性完全不同.目前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病原性弧 菌只有在外界环境条件恶劣、对虾体质衰弱时,才大量繁殖,从而导致对虾弧菌病的爆发和迅速蔓延 ’1;〔 但是杀对虾弧菌(V.penaeicida)的少量存在就可以致病[[21;最近还有人认为,肝胰腺中弧菌的存在可能不 诱发疾病,但却影响对虾的生长[3]. 在对虾养殖生产中,从孵化期到成虾,世界各地都有导致高死亡率的弧菌病的报道,如印度尼西亚、 泰国、印度、菲律宾、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及厄瓜多尔都发生过由哈维氏弧菌(V.harveyi)引起斑节对虾 (Penaeusireonodon)和凡纳对虾(P.vannamei)幼体大量死亡[4-9〕的事件;厄瓜多尔、马来西亚、中国台湾、 菲律宾、日本及新喀里多尼亚也曾暴发过由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美人鱼弧菌(V.dantsela),副溶血 收稿日期:2006-01一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005DFA30610);海南省热带 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hkfjj0508);海南大学科研基金(kyjj0550) 作者简介:谢珍玉(1974一),男,江西吉水人,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副研究员,博士. 第1期 谢珍玉等:对虾弧菌病的研究进展 弧菌(V.parahaemolyticus)、创伤弧菌(V.vulnificus)和杀对虾弧菌引起的斑节对虾、凡纳对虾、日本对虾 (P.japonicus)和蓝虾(P.stylirostris)弧菌病’〔一“,〕‘;在中国,各地也暴发过由溶藻弧菌、鳗弧菌(V.anguilla- rum)、海产弧菌(V.marnue)、副溶血弧菌、非01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