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东川府铜矿开发背景下的清代社会困局.pdfVIP

清代东川府铜矿开发背景下的清代社会困局.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东川府铜矿开发背景下的清代社会困局.pdf

星a 料研 究 口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刘 黎 摘 要 清代实行铝钱本位的货币制度。铜钱紧缺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又出现了银贵钱贱的问题,清延对此首鼠两端,直至货币 体系崩溃而无有效措施。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东川府铜矿的命运是其经济社会崩溃的起点。 关键词 清代 东川府铜矿 大历史观 社会困局 中图分类号 G275.1 文献标识码 A 清代东川府铜矿以会泽为中心,西汉建元六年汉廷在今会泽地 二、对银钱}匕价控制乏力——忽视经济规律 区设堂狼县 ,清雍正五年设会泽县,属东川府,东川府治所亦在会 明代中叶以后,在中日贸易中铜材已占重要地位。清朝初年,清 泽,形成府县同城的格局。会泽的发展与铜矿息息相关 ,它 “在历史 廷主要的铸币源来自日本 。康熙五十四年以后 日本铜矿对中国出 上是我国境内铜矿蕴藏量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之一,在中国冶 口减少,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日益繁荣,缺铜危机 日益恶化,雍正年 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采铜业具有重大的历史影响” 。 华《 间实行严厉的铜禁政策。雍正元年云南巡抚杨名时奏报雍正帝云南 阳国志 ·南中志》记载:“堂狼县,因山名也。出银、铅、白铜、杂药,有 铜产量日渐增多。此时,清廷谕令各省督办的铜量指标已很难完成 , 堂狼附子。”这是会泽铜矿的最早记录。明清时期是会泽铜矿业发展 滇铜开发正式成为清廷国策,以解决铸币问题。以会泽为中心的东 的一个高峰,根据对东川汤丹矿区古代烧渣堆积层中木炭的c一14 川府铜矿开发走向了繁荣阶段,其中最大的为汤丹和碌碌二厂。汤 测定,至少在明朝中期,这里已开始大规模生产了口。清乾隆中期以 丹厂,王昶 云《南铜政全书》载:“(汤丹厂)……雍正十一、二、三年 , 后发展至顶峰,“滇铜最密集的是在滇东北地区,其中以东川府所属 岁获铜五、六百万斤。乾隆元年至五年,岁获铜五、六百万至七百五 汤丹、碌碌二厂产量最多,约占全省总产量的70%以上,运往北京的 十余万斤,供京铜2J,I,尚给各省采买,称极盛。……四十三年,定年 铜也主要由这两个厂转运。” 东川、会泽地区的铜矿成为清廷缓 额三百一十六万斤,专供京局……。”碌碌厂,王昶 《云南铜政全书》 解市面上铜钱缺乏危机、稳固统治的重心之一。 载:“雍正四年隶滇开采,岁获铜数十万至一、二百万斤不等。乾隆四 一 、 东川府铜产量的启示——政治威权的理想 十三年定年额铜一百二十四万四千斤……。”其余还有大水沟厂、紫 东川—会泽铜矿是滇铜开发的重中之重 ,乾隆中期发展至顶 阳坡厂及它们的子厂等,占整个滇铜总产量的70%以上。 点。从雍正四年到道光二年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东川府的铜矿产 清廷从缺铜的危机中走出后又陷入另一个危机。清廷实行的是 量呈上升趋势,约为5998万斤,其最高时年产量达 1625万斤4[15。清 银钱双行本位的货币制度。在铜源缺乏时期,铸币量减少,出现银贱 廷对铜矿的政策在 “禁”与 “弛”之间不断争论,雍正朝实行严厉的铜 钱贵的现象,铜源丰厚后,又出现银贵钱贱,造成了严重的货币危 禁政策,乾隆以后放开铜禁,通过政府行政规定银钱比价为 1:1000, 机。清廷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始终注意的焦点都在铜身上,而忽视了 实际上从未达到此兑换比率。从大历史的角度看 ,处于中国传统社 对银的管制,首鼠两端,直至整个货币体系崩溃。清廷规定,“银与钱 会末期的清廷在经济社会扩张发展的背景下已无有效措施对其进 的比价规定为每银一两合铜钱一千文” 即1:1000的比值,但在 行引导和控制。东川府的铜产量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是清廷 现实中只是一纸空文,“……康熙末年在市面上一两银往往只能换 铸币的命脉,但在这规模浩大的开采与运输中,清廷使用的手段仍 得 70(卜800文钱。”8[15到了乾隆后期,钱法大坏,银钱比价逐渐突 然是不顾经济规律的行政强制做法,妄图主观的操控全国经济,从 破 1:1000,达到 1:1500,个别地方甚至达到 1:2400t9~。这其实 上层用政治威权向下施压,全然不顾下层的实际情况。 是因为铜价所导致 ,据 清《朝文献通考》和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从 在规模庞大的铜矿开采背后,清廷仍然处以原地打转的局面, 康熙四十四年到乾隆十二年滇铜的价格基本维持在每百斤九两二 无法打开新的局面与发展形势,短时期内维持了市面上的铜钱需求 钱至十一两之间,而同时期洋铜 (主要是

文档评论(0)

t9s25ccv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