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致流逝的青春——原崇安前兰知青农场建场50周年记.pdf
致流逝的青春
原崇安前兰知青农场建
文 /杨年春
图 /林 晨
2014年 8月 17日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 日子,这 去,到祖 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
一 天是福州解放纪念 日。然而,它又被福州火车站站 天地,在那里是可 以大有作为的”,年轻人的热血在
台上 100多名即将前往武夷山的群体赋予不一样的意 沸腾 ,要为崇高的理想而奉献 自己。1964年 9月 23日,
义。他们是原崇安 (现为武夷山市)前兰农场知青, 首批 60名来 自福州各中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响应福
此刻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将重返 50年前的第二故乡。 州市委市政府的号召,走向农村,建设老区,毅然决
逝去的那年那月仿佛一幅长长的画轴缓缓地打开…… 然地报名到崇安建设青年农场。
当理想和现实碰撞时,肉体和灵魂无异都要经受
凤凰涅檠 严酷的洗礼。建场头一年,一无所有,白手起家 。当
村 民欢迎 的锣鼓声消失时,当同学们满腔的激情冷却
1964年 9月至 1965年 9月,239名学生分 3批 时,这些城市来的学生娃将要面临的是生存 问题 。过
次在 7名老师带领下,到崇安县星村公社创办前兰知 好 “劳动关”、 “生活关”是他们马上要演绎的生活
识青年农场。他们 中年龄最小的仅 l3岁,大的也不过 第一篇章。一切从头学起,稚嫩的肩膀挑起沉重的担
20岁。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花季少年打起背包,离开 子,学砍柴,学插秧,学做饭,学养猪……没有技术,
温暖的家 ,可爱的故乡,到崇安星村公社,组成一个 更没有经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每天和土地打交道 。
大家庭——前兰农场,从此,由福州居民的身份变成 住的是茅草房,饭桌上最常见的是冬瓜、南瓜、地瓜,
了上山下乡的 “知青”呢?5O年过去了,这些当年的 十七八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人每个月只有 28斤的
花季少男少女,已然被岁月打磨成了老头老太,然而, 粮食定量,劳动归来,累得浑身酸痛、饿得头晕眼花
在崇安前兰农场度过的那段岁月,却成了挥之不去、 是常事。不少同学没能适应这样的生活病倒 了,甚至
刻骨铭心的记忆。当年的农场早已不见踪迹,但对于 生了大病,场里医疗条件简陋,只能把病人送到几十
他们来说,这里 曾烙下 “知青”的印记,无论岁月更迭, 里外的县医院治疗,那时交通不便,同学们总是 自告
永远是他们心灵的圣地,一道不可替代的风景…… 奋勇,一路小跑地从 山里把病人抬到公路边 ,再拦上
谁没有过青春年华?谁在青春年少时没有过偶像 过路车到县里去。林萌陶同学回忆:1965年 5月间,
崇拜?在不同的年代里,青春话语中偶像的含义也是 连着几天冒着太阳在山上烧草木灰,先是感冒后又中
各不相同的。当年这些年轻人的偶像是 “邢燕子、董 暑,严重脱水,发高烧烧到虚脱及至 昏迷,是同学们
加耕、侯隽……”向偶像学习, “到农村去,到边疆 及时把他抬 出山送到县医院治疗的……
P16
古人云: “故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 年代,农场 自然不是 “世外桃源”,一切都陷入无政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府状态,有的同学外出串联,有的同学回了福州,农
所 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也就是这样 的信念 场一片沉寂。年轻的心迷茫而又沉重,没有人能告诉
支撑着他们克服 了一切不适和困苦,度过了最初的艰 他们 出路在哪里?1
难时期。 1968年 l2月底,毛泽东主席发出 “知识青年到
建设前兰知识青年农场,不能不提到的是8名老 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的号召。
师,他们是从福州各个不同中学抽调来的优秀教师, 全国掀起千百万知青上 山下乡的热潮,且一浪高于一
领 队的是福州八 中戴俊老师 ,任农场指导员。这几名 浪,势不可挡,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得走。由
老师当年也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最年轻的来 自延安 此开始了长达 l0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农场在
中学的郑希季老师竟然和年长的学生同龄 。在这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