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恢复性保护和迁建凤家古城的建议.docVIP

关于实施恢复性保护和迁建凤家古城的建议.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实施恢复性保护和迁建凤家古城的建议

关于实施恢复性保护和迁建凤家古城 推动禄劝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是一个国家灿烂文化的智慧结晶。它既浓缩了过去又影响着未来,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2年8月,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建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提出大力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以更加深邃的战略眼光,更积极的创造精神,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克难而上,努力推动云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云南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要求认真研究地方民族文化,凸显更多文化品牌优势,形成历史文化旅游特色亮点景区,着力在开发名人故居上作文章,在开发历史大事纪念遗址上作文章,在开发历史城堡上作文章,努力增强新的旅游活力,注重植入文化灵魂于重要旅游景点中。禄劝距昆明62公里,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4%,全县总人口48万,少数民族人口占32%,境内居住着彝族、苗族、白族、傣族、壮族、回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千姿百态,绵亘耸立的群山与纵横交错的江河溪涧相间。素有“三河一江地,彝歌苗舞乡”的美誉。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一、凤家古城遗址的保护现状和价值认识 (一)凤家古城遗址。位于屏山镇克梯办事处咪达拉村北侧三台山顶,古城堡为粗条石垒砌,城墙厚1.5米,残留段最高2米,周长360米,内径南北向118米,东西向102米,为坐北朝南并呈台降的四重院。正堂后墙与左右山墙,为精工细条石石灰浆砌,墙厚1米,条石长1米,厚0.2米,宽0.3米;残留山墙最高为19层石灰浆砌条石,高4米;正堂格式为5开间6架9梁无柱的彝族古式居宅建筑。城堡四周分别建置有晒场、粮仓、兵营、监狱、引水设施等,与主建筑一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产、生活体系。古城堡遗址,残砖碎瓦散落于荒草中,许多条石上刻有精致的浮雕花纹图案,整个城堡结构严密,布局得当,反映了当时彝族的建筑工艺水平。 在山脚通往山顶的盘山通道旁的巨石上,保留着一件未完成的艺术珍品——俗称“石大人”的摩崖造像。摩崖为两尊天王造像,右边为“大圣摩诃迦罗大黑天神”,左边的叫“大圣北方多闻天王”。两个造像互相关联,高浮雕和浅浮雕互相配合运用,构图饱满严谨,疏密有致。气势雄伟的悬岩,雕琢精湛的天王造像,反映了往昔罗婺部的强盛。 錾字岩摩崖石刻,位于屏山镇发明村北侧掌鸠河西岸上,由二方汉文石刻和一方彝文石刻组成。两方汉文石刻“武定军民府土官知府凤氏世袭脚色记”和“凤公世系”记载的事实真实可靠。彝文石刻与两汉文石刻并列,宽2米,高82厘米,直书横排,共33行,563字,四周刻葵叶双线边框,这方彝文摩崖,主要记述罗婺部(凤氏)十四代世袭土知府350多年的谱系,它与贵州大方县的千岁衢碑同为最古老的彝文碑记。而《武定军民府土官知府凤氏世袭脚色》为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武定军民府土官知府凤英所题,石刻详尽地记述了凤英的曾祖母女土官商胜归顺明王朝直至凤英时130年间凤氏历代土知府受命袭职、赴京朝觐、进贡、受封、受赏等情况及凤英一生的主要政治军事活动,所载时间、地点、人物及具体经过,明确而生动。《凤公世系》为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禄劝知州徐进所题,碑文叙述了自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段氏委任阿而为罗婺部长至嘉靖十二年(1533年)间凤氏14代17世土知府主要政治事迹。其中述宋、元两代的字占全文四分之一,述明代的占四分之三,许多重大政治事件的记载颇为详尽。 (二)凤家古城的历史背景。禄劝是历史上著名的罗婺部落故地。罗婺原属于东蛮七部的生蛮磨弥殿(即磨弥)部落,原住宣威,后向昆明、寻甸等地迁徙,建立磨弥部,后又迁居富民、禄丰罗次等地,然后进入武定、禄劝建立罗婺部、洪农碌券部和掌鸠法块部。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8年),大理国王段智兴举阿历(阿而)为罗婺部长,并吞和曲州(今武定)“诸蛮聚落三十余处,分兄弟子侄治之”,罗婺部逐渐成为“雄冠三十七部”的强大部落。元宪宗四年(公元1255年),统治武定、禄劝一带的罗婺部归顺元朝,于1257年被授罗婺万户侯,辖禄劝、元谋、武定和四川会理部分地区;1271年,罗婺部辖区扩大到贵州西部的普安地区,改称北路总管府;1276年改设武定路,由罗婺后裔凤氏土司统治。明中叶以后,朝廷改土归流,凤氏土司举兵抗争;1567年,明朝廷正式派设流官,设立武定府,1770年降武定府为武定直隶州,辖元谋、禄劝二县。 罗婺彝族主要居住在禄劝县和武定县,东北接东川区,东临寻甸,南连富民,西南与禄丰毗邻,西北与元谋接壤,北与四川会理、会东两县隔江相望。在罗婺部未统一前,禄劝还有掌鸠法块部,“在禄劝县城东五里”,即今禄劝县东北石旧一带,《元混一方舆胜览》说:“石旧县,蛮名掌鸠甸”。《元史·地理志》载:“石旧县,有四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