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源印楝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种源印楝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pdf

34 第1期 林 业 科技 v01.34No.1 ::!!!!篁!星::::=:::=:至垒塞垦堇!塞兰篁篓!璧型篁塞垒!曼篁塾堕垒里垒鱼圣 = :一::』竺兰:=呈窒里皇= 文章编号:1001—9499(2009)01-0001一04 不同种源印楝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范 刚1 尹鸿翔1 杜 娟1 张 艺h’ 唐 锐2 解培惠3 (1.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四川成都611137;2.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成都610064; 3.攀枝花市干热河谷应用生态研究中心,四川攀枝花617000) 摘要i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印楝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9条引物进行扩增,共检测出81条清晰的位点, 其中79条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5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803,Shannon信息指数为 0.553 7。表明印楝遗传多样性很丰富。种源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4702,Shannon’8居群分化系数为0.4677,表 明印楝种源内的遗传分化大于种源间的分化。聚类分析将13个秤源分为2大类.来自缅甸的11个种源聚成一 类,来自澳大利亚和印度的种源聚成另外一类。结果表明,ISSR分子标记技术适合于印楝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关键词:印楝;种源;遗传多样性;ISSR 中图分类号:S792.33,S722.7文献标识码:A 印楝(Azadirachta 表1材料来源 indica)为楝科楝属植物, 常绿乔木,根系发达、耐旱耐瘠薄,不仅是很好 序号 种源号 来源地 序号 种源号 来源地 1 P11 缅甸 8 1014 缅甸 的荒山绿化、固沙护土和生态保护植物,而且其 2 P10 缅甸 9 1015 缅甸 果实、根、茎、叶、花都常应用于医药、农药、 3 P12 缅甸 lO GM 缅甸 4 P1 缅甸 1l ML 缅甸 化工原料、燃料等领域¨,2]。印楝于1998年首次 5 P2 缅甸 12 ADl.Y澳大利亚 引入四川省攀西地区,现已成功栽种印楝树30万 6 P3 缅甸 13 YD 印度 7 D6 缅甸 株,面积近667hm2,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做出 了巨大的贡献。为促进印楝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 2 方 法 利用,本文以13个种源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 IssR分子标记技术,从DNA水平上对印楝进行 2.1总DNA的提取 遗传多样性分析。 称取3~59经液氮冷冻后捣碎的叶片粉末, 采用改良CTAB法H’提取印楝基因组总DNA,用 1 试验材料 1.O%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大小和完整性, 一20℃保存备用。 样品采自四川省攀枝花市拉鲜村印楝种源试 2.2引物筛选 验林(1998年营建)基地,位于四川西南部与云 用D6进行预试验,ISSR引物根据加拿大哥

文档评论(0)

文档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200221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