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印巴冲突的历史根源,印巴冲突,克什米尔,印巴冲突的根源,迅播,印巴边境冲突,战争1965印巴冲突,1999年印巴冲突,印巴卡吉尔冲突,印巴冲突参加阅兵
印巴冲突的历史根源。
印度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公元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队泊岸南亚次大陆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其范围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斯里兰卡。
印度也是一个宗教盛行的国家,从古老的婆罗门教、佛教到现今流行的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基督教和耆那教,教派门类繁多,信仰各异。
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始于公元8世纪,到13世纪时已在印度北部地区广为传播。正是这一时期,印度相继遭受阿拉伯人、突厥人和阿富汗人的入侵,分别建立了5个伊斯兰王朝(1206---1525年),历史上统称为“德里苏丹国”。
16世纪初,帖木儿第6代孙伊斯兰教徒巴布尔率兵进入阿富汗,并于1525年攻入印度,建立了莫卧儿王朝。
伊斯兰统治者进入印度后确立伊斯兰教为国教,用各种手段强迫印度人民改变宗教信仰,这引起了印度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在莫卧儿王朝统治的300多年间,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不断举行起义,反抗穆斯林统治者的压制。
信奉两种不同宗教的民族矛盾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伊斯兰王朝统治下压迫与反压迫斗争的必然反映。这一民族矛盾被后来的英国殖民统治者所利用。为了长期统治南亚次大陆,英国殖民当局采用了“分而治之”的伎俩,导致印穆民族的决裂和国家的分裂。
一、英国的殖民统治激化了印穆民族矛盾
1599年12月3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正式批准,由125家股东赞助的“东印度公司”开业,允许它与好望角外的其它各国独家通商。1600年8月24日英国的船队在孟买北部苏拉特港口抛锚泊岸。
英国人来到印度后,开始大规模的殖民冒险活动。“东印度公司”从孟买北部沿海并逐渐延伸到内陆各地开设商行,捞取巨额利润,聚敛无数财富。
尽管英国人打着“我们经商而不推行殖民化政策”的旗号,但随着商业活动不断扩大,英国政府为了保护其掠夺性贸易,不可逆转地卷进了当地的政治冲突,开始了全面征服印度的历程。
1857年,印度爆发了一场震撼全国的反英大起义,英国东印度公司雇佣的印度士兵在德里附近的密鲁特首举义旗,攻入德里并建立了起义政权,城乡居民纷纷响应,血战两年之久。在一小撮土邦王公相助下,英国殖民统治者才幸免于难。英国人纠集各地武装力量进行血腥镇压,罢黜和放逐了莫卧儿王朝末代帝王巴哈杜尔。沙阿,枪杀和绞死了20多个王公。
这次起义的第二年,莫卧儿王朝彻底垮台。英国人从此改变了对印度的统治方式,经营了258年的“东印度公司”形式上停止了在印度的活动,设立驻印代表副王(总督)对印度实行直接统治,3亿印度人的命运置于维多利亚女皇手中。
英国镇压印度人民大规模反英起义后,利用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矛盾,采取“分而治之”政策,无事生非、挑拨离间、从中渔利。
在莫卧儿王朝时期,穆斯林的社会地位较高,英国人到来后,为削弱和打击莫卧儿王朝势力,竭力笼络印度教徒。他们将征税权交给印度教徒,在基层行政机构中大量任用印度教徒,同时对穆斯林教徒严加排斥。随后,英国人开始推行西方教育和文官考试制度。穆斯林教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少接受西方教育,这使他们在地方行政、司法等机构中所占份额微不足道。结果,到19世纪末,就整体而言穆斯林在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已远远落后于印度教徒。这些差异激化了双方存在的矛盾,使印度整个国家尚未独立时就已处在激烈的民族宗教冲突之中。
二、党派争斗,印穆宿怨进一步加深
从1920年起,印度教就得到了由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先驱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领导下的国大党的支持。
甘地为了争取早日获得民族独立,希望穆斯林与印度教信徒团结起来加入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国大党和印度人民党两党初期尚能团结一致,共同促使英殖民者进行宪政改革。
1927年,国大党通过了尼赫鲁提出的争取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1930年,印度各党派圆桌会议在伦敦举行。会上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在立法机构中的席位分配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193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省自治法》,次年开始在印度举行省议会选举。国大党在11个省中获得7个省的政府组织权。当它在获胜省中组建政府时,一些穆斯林党派要求与国大党联合执政。国大党以它惟一代表整个印度为由,向其它党派提出了解散各自组织,加入国大党以及在今后的选举中只能支持国大党候选人的苛刻条件。这些要求使许多穆斯林深感不满。他们担心日后中央大权一旦落入国大党手中,穆斯林将难以维护自身利益。
这种忧虑在广大穆斯林中引起了普遍的政治危机感。他们相信,如果英国人撤离,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不可能坐在一起共享权力,而势必你死我活,势不两立。1939年穆斯林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审议“包括将印度分为穆斯林印度和印度教徒印度的各种方案”。
国大党领袖甘地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对印度民族宗教的看法截然相反。甘地认为,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印度就是一个民族,尽管后来有很大一部分人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