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诗学中时间的基本表现形态,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重启古典诗学,亚里士多德诗学,ff14诗学怎么刷,中国诗学,比较诗学,ff14诗学套,空间的诗学
第25卷第4期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Vol.25No.4
2005年 7月 AcademicForumofNandu(Journalofthe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Jul.2005
古典诗学中时间的基本表现形态
张 红 运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古典诗词中充满着各种形态的时间因素,它们既是古诗词构筑意境、抒写性灵的不可
或缺的构件,也是人们阅读、鉴赏、体会诗词境界时应该格外留心的一个方面。诗人运用时间词
语,明确地传达出了对时光的感悟;用自然界中的春花秋草、飞鸟来燕等物象的盛衰来去感悟时
光的匆匆;用历史故实内含的“事”、“史”进行 “今”、“昔”对比。古典诗学中的时间表现形式具有
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关键词:古典诗学;时间;表现意象
中图分类号:1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一6320(2005)04一0057一04
列宁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
一、时间词语昭示的时间
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
动。;[11(P179)诗学意义下的时间和空间也是以反映 时间词语指的是明确包含时间意义的词。尽
物质及其运动为内容的,它以现实时空为基础,以 管古汉语中的时间词语大多源于人类对空间概念
心理对时空的感悟为表象,以语言的形式凝固成诗 的认识,但随着历史的演进、文化的积淀,这些词语
中的时空意象,从而传达诗人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的时间内涵便渐渐得以固定且广泛地运用,如 日、
同时,由于诗是心灵的艺术,所以诗中的时间和空 月等。因此,诗人们在诗中运用时间词语组词炼
间又带很大程度的主观虚构色彩,而 “一个虚构的 句,既明确地传达出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悟,又能让
世界必须存在于虚构的时间和空间之中,对诗歌的 读者毫不费力地根据这些词语的意义去感知诗中
作者确定他自己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方向所用的方 的时间内涵。这是古诗词中最直接最显露的一种
式作一个考察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在那首诗歌的世 时间表现形态。
界中确定我们自己的方向…,1+[21(P156)这是我们探 古诗词中较常用的表示时间的词语主要有:
讨诗学时间的基本表现形态的初衷。 日、月、年、节,时、岁、阴、阳,朝、暮、旦、晚,晨、昏、
正像古典诗词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一样,体 夕、夜,寿、夭、古、今,春、夏、秋、冬……它们又往往
现于古典诗词中的时间表现形式也明显具有中国 与表示数量意义或程度的副词组合在一起,在诗中
传统文化的特色。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对时间是特 将时间意象明确传达出来。
别敏感的,时间高于一切,统领一切,而又超脱一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 日不见,如三秋
切,因为社会的盛衰兴亡、万物的变化演进、生命的 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采葛)))
蓬勃与消歇都在时间的统摄之下。有这样的文化 一日复一朝,一昏复一晨。容色改平常,
基因作源头,无怪乎诗人们有意或无意之间就投进 精神自漂沦。(阮籍 《味怀》其三十四)
了时间的网窝,而且不能自拔;从而也就酿就了古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
诗词中丰富多彩的时间表现形态。 如何似九秋。(阮籍 《咏怀》其三十二)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年不再来,
收稿日期:2005-04-20
作者简介:张红运((1965一),男,河南省汝南县人,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