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点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旬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考纲要求
识记:老子和韩非子的学派及思想主张。
简单运用:“百家争鸣”形式的原因、意义。
综合运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及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学海导航
学习本课可结合初中教材中有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知识内容理解本课相关内容,并注意结合必修①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与必修②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等政治经济史内容,认识并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传统主流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在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
知识梳理
政治: 周王室衰微
经济; 井田制崩溃
阶级关系: 士阶层 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候国重用。
思想上:“学在官府”发展为“ 在民间 ”
儒家
代表人物: 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以 法 治国;把 君主 的权力提高到极点
① 老子 ,道家派的创始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道 ”;提倡“ 无为而治 ”的政治主张;朴素辩证法思想
②庄子: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
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1)创立: 孔子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仁 ”,认为“ 仁 ”就是爱人,“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政治上主张以 德 治民,“克己复礼”,反对 苛政 和任意 刑杀 。教育上首创 私人讲学 ,主张“ 有教无类 ”,打破 贵族 垄断教育的局面。伦理观上主张“ 性相近 ”。
(2)成为大宗: 孟子 和 荀子 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理人。
孟子政治上主张“ 仁政 ”,提出“ 民 为贵,社稷次之, 君 为轻”的民本思想。伦理上主张“ 性本善 ”
荀子政治上主张“ 仁义 ”和“王道”,以 道 服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伦理观上主张“ 性本恶 ”。
合作探究
孔子思想主张与孟子、荀子思想主张的区别。
答:孔子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以维护奴隶主经济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其目的是为了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矛盾。三者在探究人性方面有不同的认识,孔子提出“性相近”,孟子提出“性本善”,而荀子则提出“人之性恶”的观点
分层演练
A层次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条件,主要表现在( A )
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传播和交流
A、①② 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全世界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D )
A、“制天命而用之” B、“以法为本” C、“尚贤”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 B )
A、墨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老子的( B )
A、“无为”的思想 B、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齐物”的思想 D、“逍遥”的人生态度
5、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学派应是(A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6、“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实录,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战国时期,提出上述主张的思想家应是( B )
A、庄子 B、墨翟 C、商鞅 D、荀子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