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士绅阶层在参与佛教事务中的角色与作用——以清代湖北碑刻文献为中心.pdf

士绅阶层在参与佛教事务中的角色与作用——以清代湖北碑刻文献为中心.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士绅阶层在参与佛教事务中的角色与作用——以清代湖北碑刻文献为中心.pdf

2014年1月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an.。2014 第41卷第1期 JournalofHubei andSocial Science) v01.41No.1 University(Philosophv 士绅阶层在参与佛教事务中的角色与作用 ——以清代湖北碑刻文献为中心 李晓溪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有清一代,湖北地方佛教信仰兴盛,士绅阶层与寺院僧团之间的互动日渐密切。通过对湖北民间历 史碑刻文献的梳理与研究发现,士绅阶层通过捐修庙堂等多种方式成为寺庙财产的主要捐赠者,也成为寺院财产 主要的监管者。士绅有权参与丛林规则的制定,并作为僧团矛盾的调解人,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碑刻;士绅;庙产;丛林规则;僧团矛盾 [中图分类号]K2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14)01—0091—05 以往的研究者在探讨士绅阶层与佛教的互动时,多以民间契约、诉讼文书以及佛教方志为主要的依 据。近两年来,笔者通过参与湖北地区历史碑刻的普查工作,收集到佛教碑刻130余通。其中绝大部分为 清代碑刻,内容涉及到祭祀、功德、丛林制度等诸多方面。本文以这些碑刻文献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清代 湖北地方社会中士绅阶层在参与佛教事务中的角色与作用。 一、士绅阶层是寺产的捐赠者 现存湖北佛教碑刻显示,宗族势力与地方社会寺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士绅或宗族成为当地寺庙 最主要的施主。清代湖北民间的寺院,除少数规模较大的在早期曾接受过官方的赏赐外,绝大多数寺庙 财产的获得均依赖于民间信士的捐赠。 一般来说,施主捐资寺庙的动因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表达对神佛笃定的信仰。汉阳归元寺藏 光绪十六年(1890)的《佛像功德碑志》中阐明了捐修佛像是佛教徒的一大功德:“原夫像教之始也,佛成 道后,思亲未度,两度众生,非师范人天之为,遂升忉利,为母说法。优填王久阔瞻依,发心造像,不日而 成,佛化宝阶从天而降,佛像为佛作礼,佛语像日: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令众生得大信利己,获福德善根。 尔时天帝告王,佛宝造像,功德不可思议。迹是,诸祖应化而起,建道场,塑金像,习禅定,传心印,自汉历 唐,以迄于今,中外丛林庄严供养着,固非算数之所能甘。”所以,在流行偶像崇拜的佛教徒看来,捐修寺 庙及佛像是向神佛表达信仰的有效方式,也是祈求神佛庇护的捷径。 其二,祈福酬神。存于恩施的《重修张王庙碑记》中记述了咸丰十一年(1861)张王两次显灵,使“我境 两次及免贼害”,当地人感其恩德,“欲报无由,只募众捐助,整修楼台,培修殿宇,三年之中,众心踊跃,功 成告竣,遂成今日之巨观。所以酬神恩于万一,更祈神之长垂护佑于无穷也”。 其三,施主对自己身后春秋两祭的托付。在立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的白龙寺《重建伽蓝殿碑记》中 明确表达了施主捐献的目的,“除敬神完粮外,每逢清明佳节住持僧予要备办香纸,于余姓茔所祭扫,永 远为例。” 其四,某些施主通过对寺庙的捐献来获取“会首”的身份。竹溪的《独松寺碑》中记载了咸丰六年 失的田产,士绅李本德取得了与原会首张本鸿并立的地位,其对寺庙的贡献也就成为了其撬动地方社会 的杠杆。 从所搜集到的碑刻中可以看出施主通过如下四种方式来对寺庙进行捐赠。 [收稿日期]2013—02—18 [作者简介]李晓溪(1983一),男,辽宁阜新人,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2011级 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湖北地方历史与文化研究。 万方数据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4l卷 第一种方式是捐建庙堂。一般来说,中国古代寺庙多为土木结构,往往经历百余年即要翻修。每次兴 复寺院都要依靠当地士绅或宗族的集资。刊立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的《重修崇果前寺碑记》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