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怒族多元文化互动与性别承载.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怒族多元文化互动与性别承载.pdf

2011年1月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01.28.No.1 ofYunnanNationalities 第28卷第1期 Journal Sciences) Jan.201l University(Social 怒族多元文化互动与性别承载 宋建峰 (昆明学院昆明科学发展滇池泛亚合作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14) ’ 摘要:怒族是云南特有的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挝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人口较少的民族。怒族社会呈现出鲜明的多 元文化共生特征,其中既有历史积淀的因素使然,也有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影响。怒族社会在交流与碰撞、融 合与排斥、重构与再生的多元嬗变过程中,呈现族群性别的平等与尊重、圆融与发展,交织着传统与现代文明接轨的 独特因素。多元文化中的怒族性别承载主要体现在怒族服饰、Et常用品、居住、节庆、饮食等方面,分别其性别配置 理念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形式、途径、手段和机制,探索怒族女性在民族文化传承、男性参与保护怒族传统森林文 化,复兴本民族生态生存方式和生活经验,发展怒族社会区域经济,建构怒族两性合力的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和谐 生态系统,怒族人民才能在认识自然、继承祖先生态生存经验的总结中获得发展的良性启迪,并在不断了解外来文化 的过程中对其他民族文化占有、甄别、挑选、为我所用,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族群发展的 文化。 关键词:多元文化;性别;承载;共生 【中图分类号】C9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7X(2011)01—0065—06 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若柔”,主 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贡山、 一、文化表征的两性调适 兰坪及泸水各县,是云南怒江居住较早的特有少数 民族。其中“怒苏”、“阿怒”主要分布在泸水、 文化表征是民族文化的显性特征,是民族传统 福贡、兰坪三县,“阿怒”主要分布在贡山县。根 特色文化存续的根本保证。它集中表现在怒族男女 据2007年《怒江统计年鉴》统计,怒族人口总计两性共同构建、保留、延续的服饰、传统日用品、 居住、节庆仪式等活动中。它是可持续传承、保护 有29979人,其中男性15426人,女性14553人, 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精神纽带,同时它也是少数民族 男女性别比为106:100…,他们大多居住在怒江两 地区保持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础。 岸海拔1500米至2000米的山腰台地上。由于怒族 族源形成历史千差万别,加之居住地区山川阻隔, (一)服饰文化与El常用品传承中的性别分工 怒族各支系之间的语言差别很大,即没有本民族文 关于怒族服饰历史的状况,早在清代,余清远 字,彼此也不能通话,“一体多元”特征历史上就 在《维西见闻录》里曾这样描述:“男女披发,面 已经初露端倪。20世纪50年代前,怒族生产生活刺青,首勒红藤,麻布短衣,男着裤,女以裙,俱 水平很低,主要以农业为主,狩猎次之,原始公社 跣。”[2]∽16’20世纪50年代之前,由于经济发展滞 制较为显著,属于从原始社会末期民族直接过渡到 后,怒族衣着简单,男的穿麻布长衫、短裤,蓄 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较少民族。近60年来,怒族 发,有的结发辫,有的披发;成年男子还喜欢在腰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居住、生产生活、日常用品 间佩挂砍刀,肩背弩弓和兽皮箭包。女的穿麻布衣 均较过去有很大发展,尤其是近20年来怒族社会 裙,赤足,没有穿草鞋的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