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传算法的换热网络同步综合设计.pdfVIP

基于遗传算法的换热网络同步综合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 2005年学术会议 编号:051176 基于遗传算法的换热网络同步综合设计 张士杰肖云汉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080) (Tel:010·Mini:zhangsj@mail.etp.ac.cn、 摘要: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换热网络同步优化模型。换热网络同步优化的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可行方案 组合爆炸,复杂的约束条件.模型的非线性、非连续性和非凸性.以及克服局部最优点。本文提出, 一种同步优化模型,应用遗传算法并结台罚函数约束条件处理方法进行求解。该模型和求解方法具有 较强的获得全局最优解的能力,并且能够方便地得到数个接近最优解的可替代方案,为设计者在方案 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提供丫便利。对几个典型的换热网络综合设计问题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 的方法具有规模小,可算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是有效的。 关键词:换热网络综合;遗传算法;模型 1 引言 换热网络综合(HENS)是过程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它的根本作用在于控制过 程中的能量费用。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换热网络的综合方法。这 些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问题分解成一系列子问题进行求解的分解方法,一 类是网络结构和参数同步优化的同步综合方法。分解方法又可分为进化设计方法(挟点 设计法、双温设计法、伪挟点设计法等)和数学规划方法“’。分解方法具有直观、结构 简单等优点,但由于不是同步考虑换热网络的单元数、总的换热面积和能量回收的数量, 而是将整体问题人为地依次分解为相对独立的几个子问题,子问题原则上又相互影响, 各子问题存在多解,因此整体问题的解往往偏离最优解甚远”。。 作为换热网络最理想的综合设计或改进方法的同步优化方法近年来被重新重视和 加以研究。但由于同步优化方法与生俱来的可行方案组合爆炸问题,复杂的约束条件以 及模型的非线·陛和、非连续性和非凸性,采用的模型、优化算法和复杂约束条件的处理 方法就成为同步优化方法能否得到全局最优解及成败的关键。作为一种自适应概率性搜 索全局优化算法,遗传算法(GA)近年来在换熟网络综合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 结果”。4’…。但是,为了降低问题求解的难度,这些文献中都使用了冷物流和热物流不能 分流换热的假设,这直接影响了方法的应用范围,而为了降低问题求解的难度而不得不 进行某些简化(等温混合、不能分流等)是所有同步优化方法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同步优化模型,然后采用遗传算法来进行求解,约束条件的处 理采用罚函数法,但在模型中没有等温混合与不能分流的假设。本文对几个典型的换热 网络综合设计问题进行了计算,结果与其它文献进行了比较,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2换热网络模型 430 2.1问题的描述 给定Nh股热物流和Nc股冷物流,它们的热容流率和膜传热系数已知。它们的目标 温度可以给定,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公用热物流(如蒸汽、热油等)和冷物流(如 冷却水等)的温度可知。某些热物流和冷物流问由丁.I:艺等原因匹配受NFtt$4,同时可 能存在其它方面的一些约束。要求求解有换热器的阁定投资和公用工程的消耗等所确定 的总的年费用最低的换热网络。 2.2换热网络模型 整个换热网络采用能量系统典型的并串联模式并采用温区的概念,每一温区相对于 一个热力学控制体。在每一温区中,冷热物流并联换热,通过NT个温区的串联构成接 个换热网络.温区的总数表示完成热回收过程的最大区间数。这一模型无需规定挟点温 进行自动建立,从而显著减少强加的人为因素”’。 网络换热模型如图1所示。热物流从第一温区进入,冷物流从第NT温区进入,反 向流动,实现冷、热物流间的同步梯级利用。热物流未达到目标温度的采用冷却水冷却, 冷物流未达到目标温度的采用热工用工程加热。图中:TS表示供给温度,TT表示目标 温度。H代表热流或热公用工程流,i为标号。C代表冷物流或冷公用Lj翌流,_j为标号。 TS d‘i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