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学视野中de日本汉诗.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形象学视野中de日本汉诗.pdf

形象学视野中的日本汉诗 0高 超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4;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387] 摘 要:日本汉诗是 日本文学的独特表现形式 。它在 内容上除了表现 日本民族思想感情、吟咏 日本风物与 日本人物 之外 ,还大量使用中国题材 、中国典故 .大量吟咏中国风物与中国人物 。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角出发 ,我们发现汉 待人们在汉诗文本中建构了一个 “文化中国”形象 一个伟大的 礼“仪之邦 ”、文化的 “母亲 ”形象。杰文拟探究汉诗所 描绘 、塑造的 “文化中国”形象特点,荠反观这个 “他者 ”形象背后所传递的注视者、吟咏者 、书写者 “我”的形象内涵 . 以凸显 日本近代以前与中国之间文化交流的特点。 关键词 :日本汉诗 文“化中国”形象 比较文学形象学 中日文化关系 一 日本汉诗 :独特的日本文学范式 、 日本汉诗是H本人使用汉语创作的、符合中国古典诗律的诗歌作品,这一点深为中、日学者所赞同。中国学者 马歌东教授在 《日本汉诗溯源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日本汉诗是 日本人用汉字写成的中国古代诗歌式的诗”。 日本汉学家石JII忠久先生认为,日本汉诗的 “形式是中国的诗 ,而其中的内容说明它是H本文学”、。中国比较文学 专家王晓平先生指出,“从奈良时代起 ,众多的汉学者是以此来抒发 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 的,这些汉诗与他们或同 时代其他用 日语创作的其他诗体的作品相映生辉”④。事实上确乎如此,从 日本第一部汉诗集 《怀风藻》(751)编成 的H本奈 良时代开始,日本汉诗人就一直在学习、模仿 中圈古诗的过程 中,抒发着H本民族 自我的思想与情感。被 认为 日本现存的第一首汉诗 《侍宴》,即是大和年代后期天智天皇时代大友皇子(648—722)为天智天皂(626—671) 即位而作的颂诗 :“皇明光 日月,帝德载天地。三才并泰昌,万 国表臣义 。”虽然它在形式上模仿 了中圈六朝时期的 诗歌 ,但确乎 “在于 怀《风藻》之开卷 ,是我邦汉诗之滥觞也”。到 了平安王朝时代 ,天皇敕撰 的汉诗集 《凌云集》《文 华秀丽集》经《国集》相继问世,日本汉诗逐渐进入了成熟阶段。13世纪至16世纪的镰仓、室町时代的武家政治时 期,汉诗依旧在佛教僧侣阶层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17世纪开始的江户时代,由于木板印刷的普及,加快了书籍的 流通 ,知识阶层进一步扩大 ,汉诗人也从奈 良、平安时代的皇朝贵族 ,到镰仓 、室町时代的五ttl僧侣 ,进而扩大到江 户藩儒等普通文人雅士 ,囚此 ,随着创作主体发生的巨大变化 ,江户时代 的汉诗无论在数量还是艺术水平方面都 取得了很大的提高。这种繁荣状况一直延续到明治时代 ,明治之后汉诗盛极而衰。 由此可见,日本汉诗是 日本文学的独特表现形式。也是由于形式上以中国汉字作为载体的缘故,在内容上 日 本汉诗除了表现 日本 民族思想感情 、吟咏H本风物与 日本人物之外 ,H本汉诗还大量使用 中国题材 、中国典故 ,大 量吟咏中 风物与中周人物。这种在 日本汉诗中被吟咏、捕绘的 “中国形象”相对于H本而言,是一种 “异罔形象”: 一 种基于H本这个 “自我”形象之上 的 “他者”形象 。而这种 “异国形象”正是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一切形象都 源于 自我 他‘者 ’,本土与 异‘域 ’关系的 自觉意识之中,即使这种意识是十分微弱的”;“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 并非现实的复制品(或相似物);它是按照注视者文化中的模式、程序而重组、重写的,这些模式和程式均先存在于 形象。”因此,从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角出发分析 日本汉诗,既可探究汉诗所描绘、塑造的 “中国形象”特点,还可 以反观这个 “他者”形象背后所传递的注视者、吟咏者、书写者 “我”的形象内涵,也即日本汉诗人所代表的日本文 化所蕴含的意识形态, 二、“文化中国”形象 :想象的 “乌托邦” 这里言段的 “文化中国”形象 ,主要指汉诗人仃J在汉诗文本 中构筑 的一种对 中国所作的文化的、鸟托邦式的 想象:一个伟大的 “礼仪之邦”、文化的 “母亲”形象。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REVI~[IW/文苑经纬 131 众所周知 ,中国古典文化对 日本文化的建构具有 秦诸子——老庄 、孔孟等 ,比如江户时代诗僧释大潮的 启蒙、再造之功 :日本借用 了中国的汉字创造了 “平假

文档评论(0)

gr4d52fg46fr3d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