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治疗的历史与现状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血管外科 叶建荣 动脉粥样硬化可累及全身动脉系统 冠状动脉 脑动脉 颈动脉 肾动脉 下肢动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据欧洲的调查,每年有5/万~10/万出现严重肢体缺血。 我国人民生活水准提高和人均寿命延长,动脉硬化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 历史性回顾 20世纪40年代 1940年Leriche首先对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做了系统描述:即两下肢跛行、阳痿及股动脉搏动消失,以后被称作Leriche综合征。 1949年Kunlin首先报告倒置大隐静脉股-腘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股浅动脉硬化闭塞,此经典手术沿用至今已60余年。 20世纪50年代 ASO的手术治疗取得突飞猛进,动脉内膜剥脱术、同种异体动脉移植,涤纶、真丝人工血管等的研制都在此期间涌现。 1947年和1952年,Dos Santos和Wylie分别报告成功进行了主髂动脉内膜剥离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 1951年Dodot用同种异体动脉首先应用于解剖外旁路股动脉-对侧股动脉移植,同期Julian和DeBakey等学者也分别报告了同种异体动脉移植的临床病例。 1957年涤纶人工血管研制成功,给世界各国的血管外科医师增添了治疗ASO的动力。 1957年上海中山医院用丝织人工血管做动物实验,并逐步将真丝人工血管临床应用于治疗ASO,属一发明创造,发挥了历史性的独特功效。 20世纪60年代 ASO在手术治疗方面又出现技术上的改进。 1962年Hall首先报告采用原位大隐静脉作股腘动脉旁路移植术。 1962年Blaisdele首先报道解剖外腋-股动脉旁路移植的临床应用,最初该术式主要应用于腹主动脉的人工血管感染,后来逐渐用于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 1964年 Dotter首先采用同轴导管技术扩张狭窄的动脉,开创了经皮血管成形术的最早模式,为以后的腔内血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 ASO的手术治疗又出现许多新的进展,特别是血管代用品方面。 1970年William Gore发明了非织物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于70年代末广泛应用于各种旁路移植术中,特别是股腘动脉闭塞症病例中,使小口径人工血管的质量又上新台阶,使用至今已30余年经久不衰。 1974年Gruntzig发明了双腔带囊扩张导管,使腔内扩张成形术治疗血管狭窄闭塞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普遍开展。 1975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Dardik兄弟俩别出心裁地研制成功脐带静脉应用于股腘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取得了近似于大隐静脉移植的通畅率,但由于在制作处理、缝合技术、费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至今未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1976年Millis和1979年Leather发明了静脉瓣膜刀,使破坏静脉瓣膜有了更高的准确性,从而使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的原位大隐静脉移植术广泛而有效地开展。 20世纪80年代 治疗ASO的主要进展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推广和派生。 1980年Castanedaznniga通过实验观察到PTA扩张血管的机理是血管内膜和中膜局限性撕裂,而不是粥样物质被压缩,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赞同。 1982年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和放射科协作开始对PTA作实验研究并较早在国内应用。 PTA在80年代的推广和普及,进一步派生出激光带囊导管和旋切导管(Simopson旋切导管、Kensey碾磨器、Auth旋锉器),这些导管都可经皮穿刺股动脉将动脉硬化斑块切除。 PTA的另一派生是内支架(Stent),1983年Dotter和Croog分别报道了用镍钛合金丝制成热记忆合金内支架的实验成果,标志着内支架的系统研究进入新阶段。 1985年以后能安放于髂股动脉硬化性狭窄行PTA术后的Wallstent、Palmaz支架、Smart支架、Cordis支架、Grikin支架、Medtronic支架、Bridge支架和 Strecker支架等问世,使内支架呈现优胜劣汰姿态。对ASO病变段作PTA,再加内支架,已使许多国家主髂闭塞症的常规腹部手术大幅度下降。 90年代和21世纪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正逐步向微创手术-经皮腔内血管手术和基因治疗的方向发展,目前下肢ASO的治疗面临新的改革。 目前可采用的常规手术方法 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 1.主-髂(股)动脉旁路移植术 2.解剖外腋-双股动脉旁路移植术 3.解剖外股-股动脉旁路移植术 4.动脉血栓内膜切除术 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 1.股腘动脉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倒置、原位) 2.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 3.股腘动脉复合移植物旁路术 4.股深动脉成形术 5.静脉动脉化手术:少用 经皮腔内血管手术 1.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2.激光血管腔内成形术 3.机械性粥样斑块切除 4.血管内超声血管成形术 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