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三维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③第三单元第一讲种群de特征与数量变化(人教新课标)课件资料.ppt
5.(2010·新课标全国卷)假设a、b、c、 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 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 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_______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____。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______。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___________。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个。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a、b为竞争关系。(2)依据食物链a→c→d,若d大量死亡,则c因天敌减少而增多,c增多了则更多的a被捕食。(3)a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若其大量死亡,则c和d的数量都会减少。(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轻微干扰后,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恢复力稳定性。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比热带雨林少,故其抵抗力稳定性比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低。(5)按照标志重捕法,设c种群的数量为N,则50/N=5/40,则N=400(个)。 答案:(1)竞争 (2)c a (3)降低 (4)恢复力稳定性 低 (5)400 注: 点击此图片进入“课时跟踪检测” * * 命题角度——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1)从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生物试题看,知识点分布主要集中 在以下2个方面: ①种群特征的考查,如2009广东卷T11直接考查种群空间特征的概念理解、2008江苏卷T16考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 ②种群数量的变化,如2010江苏卷T26(5)、2009广东卷T15和2009江苏卷T19都直接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2010山东卷T8、2010浙江卷T2、2010福建卷T26Ⅱ、2009江苏卷T27、2009安徽卷T3考查了种群数量增长分析及实践应用。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一直是高考 命题的热点。试题以选择题为主,多以曲线坐标图为背景进行考查。 右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 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 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乙为农作物害虫,t4时间点防治最好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1~t2时间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 于出生率 D.甲、乙两种群肯定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 争强度由强→弱 [解析] 如乙为农作物害虫,t1时间点防治最好。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甲为衰退型,乙为增长型。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死亡率小于出生率。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强→弱。 [答案] B 本讲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1.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 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 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2.实验流程 分装:分别将10 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 入1、2、3号试管中 ? 接种:分别将等量酵母菌接种到3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 混合均匀 培养与取样计数: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 d。每天 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采用抽样检测方法: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板小方格内,显微观察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菌种数,已知小方格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算出培养液体积,换算出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 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3.基本技术要求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 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 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表格如下: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每个方格菌数 1 2 3 4 5 稀释倍数 平均值 总平均值 (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5)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6)计算1 mL菌液的数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二)第1章第2节 孟德尔de豌豆杂交实验(二)修订.ppt
-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二)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de关系单元高效整合修订.ppt
-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二)第2章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修订.ppt
-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二)第2章第2、3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修订.ppt
-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二)第3章第1节 DNA是主要de遗传物质修订.ppt
-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二)第4章 基因de表达单元高效整合修订.ppt
-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二)第4章第1、2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de合成 基因对性状de控制修订.ppt
-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二)第5章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修订.ppt
-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二)第5章第2节 染色体变异修订.ppt
-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二)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高效整合修订.ppt
- 2015三维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③第二单元植物de激素调节(人教新课标)课件资料.ppt
- 2015三维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③第四单元第一讲生态系统de结构与能量流动(人教新课标)课件资料.ppt
- 2015三维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③第四单元第二讲生态系统de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人教新课标)课件资料.ppt
- 2015上海高考试卷精析【高考资料】.ppt
- 2015二轮复习政治常识专题课件【高考资料】.ppt
- 2015各地高考试题分析(全国卷1)英语语法部分【高考资料】.ppt
- 2015各地高考试题分析(全国卷2)英语语法部分【高考资料】.ppt
- 2015各地高考试题分析(北京卷)英语语法部分【高考资料】.ppt
- 2015各地高考试题分析(四川卷)英语语法部分【高考资料】.ppt
- 2015各地高考试题分析(江苏卷)英语语法部分【高考资料】.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