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3 汽车运行效率和成本 免费下载.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3 汽车运行效率和成本 免费下载

§1 汽车的运输过程和条件 §3 汽车的运输生产率 * * 一.汽车运输工作过程 图3-1 运输过程——利用汽车使货或客的位置转移的过程。 名词: 卸载。 准备; 装载; A→B运送; 运次、 不完整运次、 周转、 循环回路、 单程或车次。 二.汽车运输效果统计指标 1.运量 一运输过程,所运送客、货运量统称为运量。 2.周转量 运量与货、旅客移动距离之积,单位为t·km或人·km。 3.运输量(或产量) 运输量——汽车运输完成运量及周转量的统称。包括运量和周转量。 4.单车产量 统计期内平均每车完成的周转量(t·km或人·km)。 5.车吨(客)位产量 统计期内平均每吨(客)位完成的周转量(t·km或人·km)。 6.车日 统计期内,营运车辆车日总数,称为总车日(D);分:完好车日Da、非完好车日Dn;工作车日Dd、待运车日Dw、维修车日Dm、待废车日Db。停驶车日Dp。表3-1 7.车时 统计期内,营运车辆车时总数,称为总车时(T) 表3-2 表3-1 营运车日构成表 维修车日(Dm) 待废车日(Db) 非完好车日(Dn) 待运车日(Dw) 工作车日(Dd) 完好车日(Da) 营运总车日(D) 表3-2营运总车时构成表 维修车时(Tm) 待运车时(Tw) 待废车时(Tb) 停驶车时(Tp) 装载车时(Tl) 卸载车时(Tu) 技术故障车时(Tst) 组织故障车时(Tso) 停歇车时(Ts) 重车行驶车时(Ttl) 空车行驶车时(Ttv) 行驶车时(Tt) 工作车时 (Td) 营 运 总 车 时 (T) 三.汽车运输工作条件 1.道路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交通流量、立体交通、混合交通及交通管理等。 道路条件:道路等级、路面质量、公路网完善程度、公路附属设施(如停车场、加油站、信号标志、通讯设施等)等因素的状况; 2.自然气候条件 大气温度、湿度、降雨(雪)、降雾、风沙等以及季节变化。 3.运输条件 (1)货物种类和特性 指货物结构、形状、密度、存在形式、物性。 (2)运量和运距 (3)运达期限 4.组织技术条件 车辆运行、保管、维修制度;工作人员的工作组织与制度;装卸机械化程度;运行材料供应及运输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水平。 5.社会经济条件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管理方式等因素的总和。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市场经济。 §2 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 一.时间利用指标 1.完好率αa 统计期内营运车辆完好车日Da总车日D之比。 影响因素:技术、使用、维修、更新报废及时性。 (3-1) 2.工作率αd 统计期内营运车辆工作车日Dd与总车日D之比。 (3-2) 影响因素:完好率,天气、道路交通,运输组织管理。 3.总车时利用率ρ 统计期内,车辆的工作车日内工作车时Td与总车时之比。 (3-3) 单个车辆在一个工作日内总车时利用率为: (3-4) 影响因素:运输组织管理。如:合理组织、调度货源、多班制等。 4.工作车时利用率δ 统计期内行驶车时Tt与工作车时Td之比。 (3-5) 影响因素:运输组织、机械化装卸水平。 二.速度利用指标 1.技术速度Vt 车辆在行驶车时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行驶距离与行驶车时之比。 (km/h) (3-6) 影响因素:车辆、道路及交通、驾驶、气候及运输组织等。 2.营运速度Vd 工作车时内车辆行驶距离与行驶车时之比。 (km/h) (3-7) 影响因素:技术速度、运距、运输组织、机械化装卸水平。 运送客、货的平均行驶速度,等于车辆行驶距离与行驶车时之比。 3.运送速度Vc (km/h) (3-8) 影响因素:技术速度、运输组织、旅客秩序和货物紧固及包装等。 4.平均车日行程 统计期内平均每工作车日车辆行驶里程。 (km/车日) (3-9) 影响因素:技术速度、车辆时间利用程度。 三.行程利用指标或行程利用率β 统计期内车辆的载重行程Ll(km)与总行程L(km)的比值。 (3-10) 影响因素:客货源、目的地分布,运输组织,车辆适应能力等。 四.载重(客)量利用指标 1.载重(客)量利用率γ 车辆实际完成运输周转量与载重行程额定载重(客)量得以充分利用时所能完成的运输周转量之比。 (3-11) ΣP—统计期内实际完成运输周转量之和(t·km或人·km); Σpo—统计期内,载重行程额定载重(客)量充分利用所能完成的运输周转量 (t·km或人·km); q—车辆的实际载重(客)量 (t或人); qo—车辆的额定载重(客)量 (t或人)。 一个运次中,载重行程Ll为固定值。因此 (3-12) 影响因素:货(客)流特性,运距,车辆容量及对运输任务的适应性、运输组织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