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杜甫诗五首》其一《登岳阳楼》课件(粤教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备课资料.pptVIP

语文《杜甫诗五首》其一《登岳阳楼》课件(粤教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备课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杜甫诗五首》其一《登岳阳楼》课件(粤教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备课资料.ppt

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杜甫   大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登 岳 阳 楼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 天地日月象是漂浮在湖面上。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 年老体弱却随孤舟到处飘流。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 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写登楼及洞庭景观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抒发忧国之情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试分析“坼”与“浮”二字的好处?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历来被认为是咏岳阳楼的绝唱,试与孟浩然就以歌咏洞庭的名句“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作比较赏析。  《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然莫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雄壮如在目前。至读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 “吞几云梦”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思是杜诗的境界比孟诗要宽广得多,孟诗中的视野仅及于长江北岸的云梦泽,而杜诗则扩大到了吴楚两地,甚至把整个宇宙都包容了进去,这样的境界如果不是胸中大有丘壑,是写不出来的。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壮阔景象。这是诗人心中的画面,仅凭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使人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自然,诗人此刻的心情跟曹操有所不同。 (1)杜甫的心情是:___________ (2)曹操的心情是:___________ 壮志未酬 豪情满怀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虽穷困潦倒,但襟怀却无比宽广,就本诗内容,试作简要分析 。 在诗的尾联,诗人又从狭处跳到阔处,从个人推及到国家,体现出诗人胸中装有黎民社稷。与洞庭湖的阔大壮伟的气象达到和谐统一,使情感与景物相得益彰。         诗词鉴赏练习 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完成1~3题。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 诗。 2.从诗中 和 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2分) 诗圣 律   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戍鼓断人行 有弟皆分散 《登岳阳楼》鉴赏: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从成都流浪到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又出蜀东下,经湖北江陵、公安等地,于冬天辗转入湘,到了岳州(今岳阳市)。《登岳阳楼》就是此期的登楼抒怀之作。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是一组工对严整的句子。岳阳楼久负盛名,杜甫早“闻”其名而未曾一见,今日不但见了,而且“上”了。那种欣喜之情就不由倾泻于诗句之中。“昔闻”说明他渴望、向往之久,“今上”点出他如愿以偿之喜。一般来说,五律的首联不必对仗。诗人之所以要运用对偶句,就是因为通过这种严整的对仗,强烈地把自己今昔的心情作对照,强

文档评论(0)

gr4d52fg46fr3d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