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6例脑挫伤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
本文对36例脑挫伤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全部病例为5~8年我院收住急性颅脑挫伤患者,均经CT确诊。A组36例脑挫伤均经外科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入康复科。其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2~73岁,平均36岁,脑叶损伤32例,基底节内囊损伤3例,小脑损伤1例。B组36例为同期住院病人,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5~72岁,平均35岁,脑叶损伤32例,基底节内囊损伤4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变部位、损伤程度均无明显差异。
护理措施:两组病人均按颅脑损伤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此外A组病人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1)良肢位对于急性期昏迷或肢体瘫痪患者,根据患者肢体异常姿势的具体表现,采取反射抑制模式矫正肢体异常姿势[1]。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各关节活动3~5次/d,30min预防关节强直和畸形。同时进行肌肉按摩,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2)唤醒利用本体感觉刺激,并配合光线、声音等刺激,可根据家属提供选择病人平时喜欢的音乐等,促进苏醒。(3)肢体功能训练贯穿康复护理的始终,通过了解残余机能的性质、程度、范围,对残余机能进行强化训练,根据促通技术的基本理论[1],采取针对性技法进行坐、立、步行等动作训练。(4)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对穿衣、进食、个人卫生等生活上最重要的动作进行训练,手部动作的练习包括抓握力、协调能力及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同时进行认识功能训练,包括注意力、集中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5)言语训练对语言障碍者,进行失语分类,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语言训练,帮助解决构音障碍。
2 结果
2.1 效果判断 参照格拉斯哥结局量表,进行判断[2],分为五种结果:(1)死亡,(2)植物状态,(3)严重残疾,(4)中度残疾,(5)恢复良好。
2.2 结果 两组病人康复效果A、B,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康复效果比较
组别 恢复良好
例(%) 中度残疾
例(%) 重度残疾
例(%) 植物状态
例(%) 合计 A组 23(63.9) 11(30.5) 1(2.8) 1(2.8) 36 B组 13(36.1) 18(50) 4(11.1) 1(2.8) 36 合计 36 29 5 2 72 3 讨论 患者早期给予良肢位及关节被动运动能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和畸形。恢复期予功能训练,根据神经生理发育规律,采取相应的促通技术,包括Rood、Brunnstrom、Bobath、PNF等,能有效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而丰富的感觉(视觉、听觉)刺激对患者大脑皮质相应区域的神经功能有促进作用[1],有利于昏迷的苏醒。心理护理有助于心理康复以及在功能训练上得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和毅力。本文对36例脑挫伤患者予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收到一定的效果,患者功能康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故认为对脑挫伤患者采取积极的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672~677
[2]南登昆,缪鸿石.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26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