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晓莉地室外调查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溪区青岩镇歪脚村古建筑遗址调查 仝晓莉 摘要:地方村庄文化是我们人类历史变迁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们后代子孙追溯祖先遗留文化的最直接的感触方式。此文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对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歪脚村的部分文化进行调查,整理出土地庙、花灯戏楼、寺庙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料,希望能为花溪区地方史文化研究做点贡献。 关键词:歪脚村 文化遗址 寺庙建筑 歪脚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初年,自洪武十一年建余庆堡,解放后改名歪脚村至今,歪脚村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在这六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面前,歪脚村的村庄文化值得我们去发掘研究,以追寻文化的气息。通过调查,我们整理了以下古建筑遗址资料。 一、寺庙建筑 1、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歪脚村中间,现址为歪脚小学,原庙已毁,在《青岩古镇》一书中有记载,“明初时,朱元璋对汉夷杂居地区,提出‘广教化变土俗’的方针,一方面大力倡导儒学,兴办教育;另一方面辅以佛道两教,从不同的角度对民众进行教育,以达到同化的目的。随着贵州作为一个独立行省的确立,全省各地除了设立儒学,还专门设有僧纲司,道纪司以管理佛道两教。在这种背景之下,青岩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和作为行政中心(青岩司)的需要,不但先后设立了府学,广顺州学,也于万历年间出现朝阳寺、龙泉寺、东岳庙等佛道教场所。”又(道光)《贵阳府志》载:“东岳庙,在青岩余庆堡,万历间建,道光二年重修。”《贵州省志·宗教志》里记载:“东岳庙属道教建筑,初建于清代。”由此可见,《贵州省志·宗教志》中所引的应该是东岳庙重修时间。由于原庙已毁,关于东岳庙的规模,我们只能从当地人口中了解到一点资料。据村里人说,东岳庙是一个四合院,分上下两大殿,上殿供大佛,大佛左右有十八罗汉,左边是火神殿,右边是和尚和僧人居住的厢房,进门处有一个小天井,有书房。东岳庙解放前曾是私塾,称歪脚国民学校,解放后变为歪脚小学。1990年重修歪脚小学,东岳庙彻底被毁。庙里原有两方石碑,1990年修建歪脚小学时被埋在了地下,解放初期,庙里的佛像在1949—1950年间,被解放军烧毁。庙里原来有一个和尚,叫平正能,曾经在贵阳东山住过,大集体时死在平刚故居李姓人家房中。 多数庙所供的神仙,基本上是什么庙供什么神,如财神庙供赵公明,药王庙供孙思邈,火神庙供炎帝(神农氏),而关于东岳庙所供神仙,《贵阳市花溪区志》记载,“供奉东岳泰山,即天齐仁圣大帝 ”。天齐仁圣大帝指的是姜子牙辅佑周武王伐纣事毕,奉元始天尊之命,敕封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为《封神榜》,封神榜上,黄飞虎被封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之职,执掌幽冥府地即十八重地狱。又《贵州省志·宗教志》里记载东岳庙为道教建筑,两书记载吻合,但从当地人口中得知东岳庙中供奉大佛和十八罗汉又为佛教中人,则让人颇费琢磨,至于为何如此,因原庙已毁,加之往事已远,或者记忆模糊,以致无从考证。 二、古桥建筑 平桥 (道光)《贵阳府志》称余庆桥。《贵阳市花溪区志》称其为歪脚石桥。现在村人称九眼桥或平桥,此桥横跨在青岩河上,是进入歪脚村的唯一通道,也是旧时青岩通往黔陶、杨眉堡的必经之路。桥由九座石砌桥墩和二十六块桥板构成,桥面与水面平行,桥总长26.4米,每两个桥墩之间由三块长202厘米,宽64厘米,厚18厘米的的石块连结,每个桥墩长2.8米,宽1.1米,高2.5米,桥墩上游方向呈三角形。平桥原有两块碑记,有一块被乡人用来铺路,另一块在高寨河引水处的河流中,所以桥的修建年代已不可考。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赵以炯的哥哥赵以焕曾经重修过平桥。赵以焕(?——1899年),贵阳青岩人,据此推断平桥至少也有一百余年历史,又(道光)《贵阳府志》载:“余庆桥,在城南五十里余庆堡。”“(道光)《贵阳府志》修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年成书稿咸丰元年付刊,二年刊成。由于缺乏管理,土地庙已残破多年,且现在当地也没有专门人员来修缮管理。笔者认为如果再无专员来妥善处理,对于当地后代子孙及歪脚村历史文化的变迁来说是一大损失。 2、古石屏风 在歪脚村外的田野上,若不是村里委蛇的阡陌伸向村庄,很难找到进村的路,这源于村口一堵屏风墙。这堵屏风墙以石底为座,青砖为墙。屏风墙总长5.84米,下面由石头砌成,高1 54厘米,石头墙厚50厘米,上部砖块构制部分高1.14米,砖墙厚43厘米。因歪脚村在明代属军事防御型村寨,故古石屏凤应为挡住村寨入口,不易被人发现进村之路之用。 3、石拱门 屏风后侧为石拱门,拱门和屏风墙类似,同为下石上砖墙,拱门由三块石块组成。门宽1.8米,高3米,下部石头墙厚60厘米,上部石拱部分厚40厘米。在过去,这道石拱门是进村的唯一入口,上书“余庆堡”三字,可惜文革时被铲除。 4、花灯戏楼 歪脚村的另一个特殊文化遗迹是花灯戏楼。走进村子门口的圆形券顶拱门,拱门左边矗立一座古老残破的戏楼,戏楼的墙和拱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