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邵培仁张梦晗,国际传播研究中的亚洲主张何以可能.doc
邵培仁、张梦晗:《国际传播研究中的亚洲主张何以可能?》《中国传媒报告》2013年第1期。
国际传播研究中的亚洲主张何以可能?
邵培仁 张梦晗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杭州 310028)
“普遍性”;重视文化多样的“横截性”;敢于破而后立。论文重点论述了东方哲学映现下亚洲主张的主要内容,同时提出天地人和谐传播模式图,并客观地提出亚洲主张面临的问题及拟解决途径,试图积极推进和升华亚洲传播研究。
[关键词] 国际传播研究;亚洲主张;路径
An Examination on the Possibility of Asian Theory’s Construc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Shao Peiren Zhang Menghan
(Communication Institu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 China)
Abstract: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changing global order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sian media research capability, it is high time to construct and develop the Asian communication theories. The article argues basic views on the Asia communication theories such as deconstructing the “universality” of Eurocentrism and emphasizing the cultural diversity etc.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content of the Asian communication view in the context of eastern philosophy and put forward a transmission pattern of the harmony among the heaven, earth and human. Besides, the problems and possible solutions of the Asian communication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advance the research of Asian communication theories.
Key words: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sian Communication View and Theories; Route
一、引言:世界应该聆听亚洲声音
基肖尔·马赫布巴尼在2009年2月4日的要。(邵培仁,2009)任。陈国明、关世杰、J.Z.爱门森(赵晶晶)等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提出了一种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建立在亚洲文化基础上的亚洲中心主义传播学研究视角,希望以此来终结欧洲中心主义范式的统治,在共生共荣的竞争作用下发出与亚洲综合实力相匹配的亚洲声音。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余也鲁、孙旭培、邵培仁等许多中国传播学者也一再呼吁传播学研究的落地化、本土化。主张亚洲传播学要主动建构、积极扩充、大胆交流,争取获得与西方传播学界平等的学术话语权。李希光教授在论文中从国际传播的角度论述了西方强势媒体宣传效用最大化的原因和模式,主张用精英对抗模式和人民抵抗模式进行抗衡(李希光杜涛,2009)浙江大学分别于2008年、2009年丽萍,2010)(Asiacentric)的倡导者(Miike.Y2002)
但“亚洲中心性”或者“亚洲中心论”等类似的概念着实容易令人联想到种族主义或霸权主义,尽管Miike进译(Asiacentric)也很)因Dissanayake.W,2007)“为了拓展和丰富目前以欧美为中心的人类传播理论,非西方的传播领域学者应当从本土和比较研究的视角,重新思考传播理论的本质”。(Miike.Y,2007)哲学和文化工具分析法等传统的亚洲本土学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无法被西方主流传播学界接受,使得亚洲传播在国际化的行走过程中遭遇“瓶颈”。邵培仁认为传播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美国中心论已开始受到质疑和挑战,而非洲中心、亚洲主义和中国主张的声浪在日益高涨。传播学研究中的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面对诸多难题也有点捉襟见肘、自顾不暇
亚洲主张并非要对亚洲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的恢复,而是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讲求自己的言论主张,全球化的趋势会加强各国的联系,尤其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