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六盘水市经济发展研究 →2010年 →第一期 →工作研究 关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阅读次数: 51 作者: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字体:【大 中 小】   〔内容摘要〕 六盘水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开发利用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日益凸现。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培育接续替代产业,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     因煤建市: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初具规模   六盘水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没有煤炭就没有六盘水,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三线建设”为城市兴起打下了基础。1965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六盘水时强调,要把六盘水建设成以煤炭为中心的工业基地。1966年,中央成立六盘水地区煤炭工业建设指挥部,翌年10月成立六盘水地区筹备小组,先后组建派遣了煤田地勘公司、煤炭机电局、六枝矿务局、盘江矿务局、水城矿务局和水城钢铁厂等六大地师级单位进驻六盘水,拉开能源基地建设的序幕,这座江南新兴能源城市开始萌芽。   “改革开放”为城市建设注入了活力。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经国务院批准六盘水撤地建市,宣告江南新兴能源城市——六盘水市的诞生。六枝矿务局、盘江矿务局、水城矿务局和水城钢铁厂、水城水泥厂等大中型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标志着这座以煤炭、电力、钢铁、建材为支柱产业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基本形成。   “西部大开发”为城市发展提升了速度。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六盘水发展步入黄金时期。株六铁路复线、内昆铁路、水柏铁路、六盘水编组站和水黄高等级公路、镇胜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车,形成了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水城钢铁、盘江煤电、水城矿业、六枝工矿、黔桂发电、水城水泥等大中型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野马寨电厂、盘南电厂、发耳电厂及其配套煤矿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形成年产原煤4397万吨、钢300万吨、水泥22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650万千瓦生产能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率达到31%。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落后生产力逐步淘汰。   建市30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增长了94.83倍,年均增长10.35%;人均生产总值增长61.83倍,年均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从33.9:42.4:23.7调整为6.17:63.05:30.78;财政收入增长110.56倍,年均增长17.0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倍,年均增长1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7.9倍,年均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4.08倍,年均增长6.1%。   素有“江南煤都”之称的六盘水市,煤炭资源远景储量为844亿吨,探明储量为180亿吨。建市以来,累计开采原煤5.28多亿吨、生产焦炭0.55亿吨、发电量1210.44亿千瓦时,工业产品大量向外廉价输出,为支持贵州乃至江南诸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煤兴市:凸现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应引起高度重视。   产业结构单一,对煤炭资源依赖性较高。六盘水三次产业结构,2008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8.8%,随着煤电钢一体化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比重将继续上升;从工业结构看,煤炭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41%,煤炭、电力、钢铁、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90%以上;从财源结构看,煤焦税费总额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达62.48%。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煤炭支撑经济发展,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随着开发强度的加大,煤炭资源可采储量将会日益减少,最终陷入枯竭境地,如果没有新的产业支撑,整个经济体系就有崩溃的危险。   生态环境压力大,保护和治理措施跟不上。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造成资源本身的数量递减与质量降级,对空气、水、土壤、植被、房屋基础设施,以及地质条件等都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全市有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779处,涉及26340户109813人,矿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多数河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地表植被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厂矿范围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不同程度下降,重型工业体系造成整个生态环境系统日趋恶化。据测算,仅国有大矿已经造成的地质灾害治理费用就需要近20亿元,近几年投入资金总额9.5亿元(其中国家补助4.5亿元),远不能满足需要。非国有煤矿造成的地质灾害,更是缺乏有效的防治机制。而这种破坏仍在继续,旧帐未还新帐又生。   资源开发利用不科学,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在40多年来的煤炭资源开发中,低水平开采、资源浪费大、产业链不长、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比较突出。2007年全市万元GDP能耗8.09吨标煤,高出贵州省近3倍,高出北京市近10倍。煤炭中的“副产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