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明宫布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大明宫布局

浅谈大明宫布局 唐长安城的宫殿也有三组,这就是宫城内的太极宫,龙首原上的大明宫和春明门内的兴庆宫。 龙首原上的大明宫本名永安宫,是贞观八年(634年)为太上皇李渊清暑而修建的,次年改名大明宫。高宗因患风痹病,恶太极宫“湫湿”,龙朔二年(662年)号曰蓬莱宫,大加修建,遂成为唐长安最辉煌壮丽的一座宫殿。大明宫仅大殿就有33座,楼台亭阁更是无计其数。 经过考古发掘,证明它的南半部是一个东西向的长方形,北半部由于东墙向西移动,并斜向西北,形状略呈梯形。今实测大明宫周长7.6千米,面积达3.2平方千米。大明宫南面5个门,正中为丹凤门(遗址在今自强东路以北的二马路)。丹凤门街把原来翊善、永昌二坊分割为4坊,街道宽达176米,是长安城内最宽的街道。从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大明宫的平面布局也是左右对称,有明显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就是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和玄武门。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其遗址就在今含元殿村之南,今实测东西11间,进深4间,每间广5米。它耸立在龙首原顶上,殿下即龙首原的南坡,被布设为长达70余米的龙尾道。龙尾道是三条平行的斜坡台阶道,中间的一条宽25.5米(即御道),两侧的两条各宽4.5米,距中间道的间隔8米许。殿的东西两侧有对称的回廊和翔鸾、栖凤二阁,与大殿共同构成一组严格对称、布局协调、气势雄伟的庞大建筑物,站在龙尾道之下仰视含元殿,犹如天宫降临云端,十分壮观。宫的北部有太液池,池中心有蓬莱山。它的周围大殿环绕,耸峙入云,与清波涟漪的湖水交相辉映,相谐成趣。接待外宾和举行宫宴的麟德殿布设在太液池西隆起的高地上。麟德殿以麟德年号命名。它是前中后三殿相连,并以中殿为主殿。中殿与后殿之间有很厚的隔墙,并无间距,与前殿之间也仅有很窄的间距。中殿高出前后两殿,利用高空采光,雄伟明亮。整个殿的周围绕以回廊,惟东西两侧的回廊被后殿左右突出的两间耳室隔断。后殿的东西两侧有郁仪楼、结邻楼,中殿左右有对称的东亭和西亭,整个建筑庄严大方,别开生面,显示了唐代建筑艺术的新风格。④麟德殿气魄之大,超过了今天北京故宫的太和殿。 春明门内的兴庆宫是唐玄宗一朝政治统治的中心,开元二年(714年)改旧宅为宫。它原是唐玄宗为临淄郡王时住宿的地方,位于隆庆坊。 建此宫的目的据说是为被逼退位的太上皇李渊“清暑”。至高宗龙朔二年(662),便以高宗病风痹避太极宫潮湿为由,再次大兴土木,宫殿建成后规模比太极宫更加宏伟。由于地据高爽的龙首原上,越发显得金碧辉煌,巍峨雄壮。此后,,大唐王朝就以大明宫为主要听政之所,以含元殿为朝廷,举行大朝时则“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仪礼盛极,大明宫遂成为长安城中首要政治中心。唐东西禁苑以大明宫为中心定名,西苑处于太极宫正北;唐玄宗时所修《唐六典》中记述太极宫甚略,而记述大明宫甚详,在唐人目中,两者孰轻孰重于此可见一端。大明宫中轴线为南北向,自南而北,依次有丹凤门、含元殿、宣政门、宣政殿、紫袁门、紫哀殿、蓬莱殿、含凉殿、太液池、玄武殿、玄武门、重玄门等。并新开辟丹凤门前大街,街宽一百二十步。此条街道将丹凤门南二坊中分为四小坊 如果以大明宫为中轴线,向南延伸,即可发现唐长安城东南高地的慈恩寺大雁塔,也处于这条线上,北与大明宫遥相呼应(图一)。 如果将此条轴线向北伸延,我们将发现,对应的是建在渭河之北唐太祖李虎的永康陵。 说穿了,大明宫实为配合唐祖陵而建,所以置两者南北一线。至于为何大明宫建在隋大兴城宫城的西北,如果要追本溯源,还可以从唐王朝得“瑞兆”的太原说起。太原最早为唐尧所居,故又称唐,李虎被追封此地为唐国公,后人从此起兵取得天下,国一号即为“唐”。我们也注意到,大明宫位于长安中心的西北.唐王朝的发祥地太原也位于长安城的西北,这也许因唐兴起于隋都城的良方,故其新宫也压于隋宫的良位。同时又借其地为龙首原之首,地势高壮,在气势亦上压到隋。大明宫建成后,为了延长大明宫的中轴线,专门开辟开了宫南二坊中路为丹凤门大街。并在更南设高耸的雁塔以遥相呼应。这些问题,很值得深入探讨。 其中,当然包含着古代帝王的迷信之举。至于唐王朝号称其建新宫是为了“清暑”、“避湿”,那不过是一种掩饰其目的借口罢了。我们从唐大明官与永康陵看到的朝廷与祖陵这种对应关系,大约源于古代的朝庙制度,在以姓为国,以庙为朝的时代,其墓之昭穆当与庙之昭穆相对应。至后来天下异姓百姓之势力亦大,这种独姓之庙便地位稍下,从中分化而出,朝廷于是独立。但祖陵却一直保持了与庙(朝)相对的特点。中国古代的皇家建筑,包括都城、朝廷、陵墓与祭天地祖宗诸庙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致是一个经过总体规划的整体,其中也涉及到工程测量规划的问题。因此,我们今天对于这些遗存进行研究时,应当将其联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