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宗教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的美国外交.doc
摘 要
宗教保守主义是冷战后美国政坛崛起的一支新生力量。由于宗教保守主义与共和党之间有着更多的政治共性,以布什为代表的共和党政府在外交上一定程度上烙有宗教保守主义的痕迹。本文通过探讨宗教保守主义在美国政坛的崛起以及其与共和党的政治联盟,进而从四个方面剖析了宗教保守主义对冷战后美国外交的影响。作为一种保守化的政治与社会思潮,宗教保守主义对美国外交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超党派性与持久性。
关键词:宗教保守主义; 共和党; 美国外交;
宗教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的美国外交
一.宗教保守主义在美国政坛的崛起
在美国历史上,宗教大觉醒运动先后出现了三次。随着美国社会的日趋世俗化,人们很难想到当今的美国社会还会再经历一次宗教复兴运动。但事实正是如此,美国社会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正在经历着又一次宗教大觉醒运动。美国学者安德鲁·科赫特(Andrew Kohut)等人就认为:“在20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就像18世纪和19世纪一样,美国正在经历着另一次‘宗教大觉醒’。”[1] 虽然这次新一轮的宗教大觉醒运动还没有得到美国社会的广泛认同,但不可否认,宗教作为一种保守势力开始逐渐在美国政坛崛起,这将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20世纪90年代,新保守主义成为美国外交思想界最引人瞩目的流派之一。持新保守主义主张的人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影响力很大。他们在共和党内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并直接影响和左右了美国的外交和防务政策。2001年,随着共和党小布什政府执政,新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纷纷入阁,掌握外交,国防大权,他们的思想和主张推动了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9.11”事件之后,新保守主义迎合了公众的情绪和要求,呈现进一步活跃和上升的势头。
新保守主义之所以称其为新,是因为它无论是在渊源,还是在政策主张上都有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保守主义。保守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时代,以英国思想家埃德蒙.伯克为代表的一批人反对激进的社会变革,主张维护传统社会秩序的稳定。20世纪50年代,一批信奉古典自由主义和传统主义的知识分子,如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人,主张维护自由市场竞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这些人的主张被称为“新保守主义”,以区别于伯克的保守主义。
主导当时小布什政府外交和防务政策的新保守主义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一批自由派的知识分子不满冷战时期对苏缓和政策,主张以强硬的意识形态“圣战”对抗共产主义运动。这拨人主要由犹太自由派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在以纽约为中心的东北部地区,代表人物有政论家欧文-克里斯托尔,诺曼-波多霍雷兹,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政治学家珍妮-克克帕特里克。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时期,“新保守主义”思想家纷纷头蹦到里根的旗号之下,其外教哲学和政策主张首次获得施展的机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活跃在外交思想战线上的新保守派则是更加年轻的一代人物。
二.宗教保守主义与共和党的政治联盟
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虽然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原则,但政教分离,主要是宗教与国家政权的分离,事实上,宗教与政治始终无法分离。在美国这样一个宗教信仰比例
①张立平,《新保守派与布什的防务外交政策》,《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第3-4期
②刘彭:《宗教对美国社会政治的影响》[J],《瞭望》新闻周刊1996年第5期,第40页
③John C. Green, James L. Guth, The Christian Right in the Republican Party: The Case of Pat Robertson s Supporters ,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Vol. 50, 1988, p. 162.④John C. Green et al. , Religion and the Culture Wars: Dispatches from the Front, Lanham, Maryland: Rowman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 1996, p. 113.
⑤Clyde Wilcox, Onward Christian Soldiers? The Religious Right in American Politics, p. 42, p. 3.
⑥王缉思,《冷战后的美国外交》,p32
论。他们认为一切极权国家和独裁政治都是对自由民主的威胁,因此在冷战时期强烈
的反苏反共,冷战后则转向反华,倒米(洛舍维奇),倒萨(达姆)。第二,强烈的“进
攻性现实主义”主张。他们推崇实力,主张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他们喜欢用“拳头”说话,而不太喜欢用“舌头”,倾向于做“独行侠”,次之则是“双边联盟”,“大合唱”是下下策,无可奈何时才寻求多边解决。
冷战结束时期,在衰弱论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