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 从开发德育课程开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彩 从开发德育课程开始

课程活动示例:“与诗联相约”之咏竹篇 “与诗联相约”是我的励志课程之一,天地广阔,宇宙浩淼,万物有心,我国诗歌百花园中,咏物诗便是歌咏万物之性灵的一朵奇花,诗人们借诗明志,托物言志,人品精神全在诗中。如梅、兰、竹、菊被人称为“四君子”,“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文人高士,常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的鉴戒。而我,则借文人高士之诗联来抒我之情怀,在与学生分享诗联的过程中,感受美意,体验其精气气概。身居华南,梅不常有,兰非人人能见,竹是最常见的植物,它心性随和,山野路旁,庭院庙堂,随遇而安,四季茂然;栉疾风扬其劲节,沐春雨耸其玉笋,披月辉露其窈窕,偎峭石显其轻灵;傍窗而植,赏月投之秀姿;临池而栽,顾波泛之倩影。村头村尾,常见修竹摇曳。宋代苏东坡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爱竹之情,由此可见一斑矣。我供职过的两所学校都种有青青翠竹,其中一所学校男生宿舍楼前就种有一丛翠竹。学生们从那儿经过,每天都能看见在风中歌吟的竹子。我设计了“每日一诗,歌咏翠竹”励志诵读活动。时间安排在晚自习前,相约黄昏,每日15分钟。 我们的仪式是从郑板桥的竹画开始的,郑板桥爱竹,擅长画竹,留下百首咏竹诗。当我用幻灯把郑板桥笔下的竹子展示出来的时候,大家吟诵出他著名的《竹石》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小学阶段就学过的小诗,现在读来,更应读出它的精气神。”我说。同学们一边抄录,一边朗诵,尤其后两句的朗诵,有的同学读出几分“坚劲”的味道。 顺着郑板桥先生的足迹,我们开始了“咏竹诗联”励志诵读活动,每日一首相伴,在诗意黄昏中感受竹子的高风亮节。 郑板桥痴爱竹子,一生与竹相伴,他曾有一副对联,表达他对竹的痴情: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子。 “养竹似儿啊。”我说,“世间万物,为什么郑板桥独爱竹呢?板桥先生曾有‘宣言’: 竹 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我说:“‘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风霜刀剑紧相逼的日子,百花尽残,但修竹依然翠色不减!这就是竹的坚强意志。” 郑板桥一生爱竹画子以诗咏竹,他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竹石》)。他从青年起,就常常“日在竹林里散步”,“游戏于竹根短草之间”,把竹作为知己,无时无刻都在观察竹的多种多样变化姿态,所以他笔下的竹,通竹之灵秀,又有竹之雄健;既有外形美,又有内在美。请看他用朴素的文字传达写出的清高精神: 竹 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郑板桥先生曾在《竹》一文中说:“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游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每日晨起赏竹,他用慧眼看清竹的形美;每日用心品竹,他又能感受到竹的神美,所以无论是竹画还是竹诗,他都能“形神兼美”,请看下面一首: 题画 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青青翠竹,君子之风,古往今来,爱竹咏竹者,并非郑板桥一人。魏末晋初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七位浪漫文学家在竹林中以诗会友,被誉为“竹林七贤”;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任城与韩准、裴政等五位文人饮酒吟诗,称为“竹溪六逸”。古之文人高士将“竹”作为精神的载体,以诗咏志。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把视线移开,欣赏古今咏竹诗。我们不仅读唐代杜甫的《竹》诗:“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也诵北宋苏东坡的《于潜僧绿筠轩》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近代现代伟大革命家的诗篇也是我们诵读的内容: 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 康有为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咏竹 方志敏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董必武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题竹 叶剑英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每一首诗,我都不做详细分析,只用寥寥数语传递诗歌的精神,同学们借助诵读去品味其内涵。 这一活动持续了三个星期,结束那天,我们诵读了广为流传的《竹之七德》,对竹的精神给予总结: 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曰正直; 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曰奋进; 竹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曰虚怀; 竹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是曰质朴; 竹超然独立,顶天立地,是曰卓尔; 竹虽曰卓尔,却不似

文档评论(0)

wwvfz7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