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四足爬墙机器人设计与实现.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足爬墙机器人设计与实现,四足机器人,爬墙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机构原理图,履带式爬墙机器人原理,契贝谢夫四足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步态,爬墙机器人原理,四足仿生机器人,四足爬行机器人

四足爬牆機器人設計與實現 發佈日期 2009.03.05 類  別 技術 資料出處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杜國洋、楊翔斌、黃韋翔 .tw/index.htm?pid=10News_ID=2745 摘要 行走機器人克服地球的地心引力是一種極大挑戰。其應用可使機器人代替人類到達危險區域工作,例如摩天大樓玻璃窗的清洗工作。本研究專題設計實現一四足攀爬機器人,使能於光滑的垂直平面行走。設計過程從用以抵抗重力加速度的吸附力量測、伺服馬達控制量測、建立四足攀爬機器人機構與整個控制電路。為了方便機器人到達危險而人類不易到達之處,機器人亦安裝遠端無線遙控模組。 一、原理 爬牆吸附原理 使機器人產生吸附力攀附在牆面上的方法有很多種方式,如負壓式真空幫浦、抽真空活塞、吸塵器原理、黏毛等等,因考量到製作成本及機器人作動限制(重量、機動性)以及機構設計實現的方便性,最後採用以抽真空活塞機構。 我們利用注射筒、塑膠吸盤、軟管與伺服機加上連桿製作出簡單的抽真空活塞機構。當吸盤貼緊在牆面,伺服機作動將注射筒往後拉,把空氣吸進筒內,使得吸盤內的空間形成真空狀態(負壓產生),讓機器人得以吸附在牆上,如圖一所示。 圖一 負壓產生原理 當機器人要移動時,再利用伺服機運動將注射筒往前推,使筒內的空氣向外排出放氣(正壓產生),讓機器人得以脫離牆面以便機器人的腳能自由移動,如圖二所示。 圖二 正壓產生原理 吸附力量測實驗 為了量測活塞機構的吸附力,將寶特瓶裝水當砝碼,掛在機器人單足吸盤上,如圖三與四所示,測試單足活塞作動時吸附力所能負載之重量,且停留10秒以上不掉落,則判定單足可負載重量。裝水寶特瓶每支600g;每次增重600g,每種重量皆測試五次,增加數據可靠度。測試結果如表一。 表一 單足吸附所能負重測試結果 重量 次 600 1200 1800 2400 3000 3600 4200 4800 5400 6000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3 ○ ○ ○ ○ ○ ○ ○ ○ ○ ● 4 ○ ○ ○ ○ ○ ○ ○ ● ○ ● 5 ○ ○ ○ ○ ○ ○ ○ ○ ○ ● ○為通過測試  ●為掉落失敗 由測試結果推斷,單足吸附力所能負載重量以5400g為上限。機器人爬行時,每次皆由兩隻腳雙雙互換吸附在牆面,因此機器人爬行時載重可達10公斤以上。   圖三 進行負重1500g(左)與2000g(右)的測試照片   圖四 進行6000g測試成功的照片 伺服機的控制原理 圖五 伺服機擺動(90?)與訊號關係 現今的伺服機被廣泛的用在微型機器人、遙控模型等場合下,其控制原理為脈寬調變信號PWM signal(Plus Width Modulation),藉由連續的Pulse On的時間寬度來決定伺服機的擺動角度。為了測試伺服機的實際擺動角度與PWM關係,我們使用遙控模型用的伺服機控制器來驅動伺服機,並且將信號接上示波器顯示完整的信號圖示。 我們將伺服機擺臂塗上紅色顏料來判斷其擺動角度,當旋扭右轉到底時,擺臂位置在右方45度的地方停住,PWM訊號顯示Pulse On的時間為2.000ms,如圖五所示。 當旋扭轉至中間位置,其伺服機擺臂達到中立點,PWM訊號顯示Pulse On的時間為1.520ms如圖六所示。 圖六 伺服機擺動至(45?)與訊號關係 再將旋扭轉至最左方,則伺服機擺臂移動到左邊45度左右的位置。其示波器上PWM訊號顯示Pulse On的時間為1.000ms,如圖七所示。 圖七 伺服機擺動至(45?)與訊號關係 由實驗可證實: 當PWM訊號為1.0ms則擺臂角度為0度。 當PWM訊號為1.5ms則擺臂角度為45度。 當PWM訊號為2.0ms則擺臂角度為90度。 因此得知此伺服機只能接受1ms~2ms的PWM訊號並擺動至理想的角度。 使用Pic晶片產生PWM訊號 本次爬牆機器人所使用的伺服機數量為12顆,我們必須使Pic產生12個channel的PWM訊號來控制各個伺服機擺動角度。 經過測試後伺服機的minimum angle and Maxinum angle大約是發生在PWM訊號為0.7ms~2.5ms左右,此數值也可能因各個伺服機廠牌不同而有所變化。得知伺服機的最大PWM訊號Pulse On時間後,我們便開始設計Pic的PWM訊號產生程式。 無線電模組介紹 圖八 無線發射模組總成 圖九 無線接收模組 無線電模組由發射機與接收機所組成的模組,搭配編碼IC與解碼IC可以隨日後應用而更改密碼設定,也比較不易受外界雜訊干擾。如圖八與九,此無線發射模組使用3~12V的電壓,頻率為315MHz,搭配HT-12E編碼IC一次可輸出4bit的訊號,藉由8通道的指撥開關可以設定出多達8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