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 苏轼词两首_定风波 教案3,苏轼词两首教案,苏轼定风波教案,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苏轼定风波优秀教案,定风波苏轼,苏轼词两首,苏轼定风波赏析,定风波苏轼阅读答案,苏轼词两首ppt
定风波教学目标: 1、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学习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词人淡定从容、豁达洒脱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学习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检查阅读,点评指正。 1、抽查朗读。 2、其它学生点评,比较。 三、解读小序,了解背景。 1、齐读小序。 2、思考:交代了哪些信息??时间,地点,天气,人物,缘由。 3、具体分析。 (1)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2)地点:沙湖道中 谪居黄州的背景:(学生先讲,教师总结)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因不满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执行中的流弊,写过一些批评和讽刺性的诗文,被有些人将他以“谤讪新政”之罪弹劾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结果20多人受到牵连,苏轼差点被杀,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那里偏居荒野,躬耕自乐。1082年的春天,诗人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购买田地。 (3)天气:雨,晴。 (4)人物:雨具,同行,余 雨具,借代,拿这雨伞的仆人。???狼狈,进退都感到困难。????独,风雨无惧,特立独行。 (5)故,交代写作缘由。 四、再读诗文,鉴赏形象;理解思想,学习手法。? 1、生齐读。 2、讨论:读完这首词,那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探讨表现手法。 ?(1)再读语句:“回首向来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词人“回首”的是什么? 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 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 这是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这也是我们这首词写法上最大的特色——以小见大。 4、小结:再大的风雨,再多的困难,词人都能坦然面对。这是一种怎样的洒脱与豁达啊! 五、重点探究、拓展思维。???? 1、说说你比较喜欢的句子,为什么?洒脱淡然——内心的宁静 2、能找出本词的“词眼”吗?引导:《水调歌头》——归去。 3、引入词作《临江仙》。 4、如何理解苏轼的“归去”??介绍“坎坷、漂泊的一生”。 坎坷的一生:22岁中进士,先是当判官,然后出任,先后知杭州、密州、徐州、湖州,被贬黄州,做团练副使,之后,又先后知登州,一度高升翰林学士,后又出知杭州、颍州州、扬州、定州,最后被逐惠州、儋州,任节度使副使,别驾(知州的佐官)?。 漂泊的一生: 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杭州??颖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 河南??浙江??山东??江苏??浙江??湖北??山东??浙江??河南??江苏??河北??广东??海南? 5、“归去”是历来众多思想家、诗人、文学家的情感趋向和人生趋向。你知道还有谁?
6、苏轼的“归”和他们的能划等号吗?介绍“辉煌的一生”。? 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7、小结。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心灵驿站,心灵家园,心灵归所,?这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所以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淡然和心灵的超脱!??? 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让我们再看一首苏轼在黄州时期所写的作品。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生齐读。 3、请同学们来谈谈这首词。 意象: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凄清萧瑟的氛围——孤独苦闷的心境(彷徨与追求) 4、小结:从“拣尽寒枝不肯栖”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再到“也无风雨也无晴”,我们看清了苏轼在黄州的历程,同样是被贬,同样是受诬陷,苏轼也不是超人,只是他善于化解而已。化天地万物为心中画卷,融人世烦忧为云淡风轻。苏东坡用它的作品和人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七、背诵诗文,课堂练习。?? 1、自由朗读这首词,再次感受词人的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