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八级语文下册《吆喝》教案之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
《吆喝》教案
【教学目标】
1.揣摩品味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地方特色;
2.欣赏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声,感受民俗文化艺术的魅力;
3. 学习本文运用衔接过渡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写法。
4. 结合实际情况,搜集当地的民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
揣摩品味语言,体会吆喝声浓郁地方特色和独特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运用衔接过渡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写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初识吆喝。(出示ppt1)
1.欣赏“磨剪子戗菜刀”的吆喝视频。
2让学生为之颁奖——“最佳_________奖”,并简要说说理由。
(最佳表演奖、最佳嗓子奖——吆喝者声情并茂,富有艺术性——声乐艺术。
(最佳广告语奖,吆喝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今天,我们将深入探究老北京街头各种各样的吆喝声以及其中体现出来的街巷风情。)
二、寻“吆喝”之声----市井美(民俗风情)
【过渡】:请同学们快速跳读全文,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吆喝”声,看看课文的吆喝一共介绍了多少个?都涉及了人们生活的哪些方面? (出示ppt2)
1.文中哪个行当的吆喝介绍的最多?
2. 一种物品,一声吆喝,这一声声吆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北京城?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描绘,我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一幅老北京的清明上河图。同学们的感悟力想象力真强,初读课文,就读出了——热闹的街巷,丰富的物品,特色的小吃,北京人的早晚四季的生活场景。
三、串“吆喝”之文---层次美(井然有序)
【过渡】:我们刚才统计过,全文涉及的吆喝达到18种,这么多的吆喝,写作时处理不慎就会显得混乱和松散,那么作者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使之读来秩序井然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吆喝”。
本文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找出这些语句,看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出示ppt4)
①“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②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
③“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
④“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
⑤“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将文章分为三部分:1-3段是引出吆喝、4-10段介绍吆喝、11-12段评价吆喝。(板书)
总结作者的写作思路。
四、赏“吆喝”之美---语言美(简洁生动)
【过渡】:“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请同学们找出最吸引你,你最感兴趣的吆喝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用“我喜欢的吆喝是_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出示ppt5)五、回归生活:寻找身边的“吆喝”。
【过渡】:老北京人的吆喝,京腔京韵,鲜活贴切,让人回味!可咱们民勤人的吆喝也不赖,本色方言,朴实无华,亲切亲近。说说你在民勤集市大街上听道的“吆喝”声。(出示ppt12)
卖酿皮子:大哥---,过来坐哈(下)吃(浪),我给你抓满些,多抓些面筋。(增量不加价---实惠型)
收废旧物品:啤酒瓶子易拉罐,破纸(zi)板子你卖不卖,不卖你又能怎么办?卖了你还能称斤菜。(合辙押韵,风趣幽默型)
六:感受民俗文化魅力。
教师补充(出示ppt10)
“我是站在今天和昨天,新的和旧的北京之间,以抚今追昔的心情,来抒写我的一些怀念和感触。” ——萧乾《北京城杂忆》
“近来我又想:一个城市要赶上时代,有些东西就得忍痛牺牲掉。什刹海吃不着河鲜了,七月节也不再放荷灯。要现代化,就得扔掉些东西。然而也不能全扔光了啊!”
——萧乾《北京城杂忆》
民俗文化是一片土地,一座城市烙印在我们身上的标记,是我们的感情的根系,灵魂的家园。如果把一片土地,一座城市的记忆全扔光了,我们就不在属于这片土地、这座城市,我们再从何处去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故土呢?让我们把这片土地,这座城市的记忆留存下来吧,让它们成为我们对文化最温情的顾盼回眸。
这是一位有良知的作家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吆喝啊!这样的热情与责任感,正是对“吆喝”这一种民俗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出示ppt11)(板书:传承)
七、布置作业。
1.就像说起北京人就应该知道“吆喝”、“庙会”,“胡同”一样,说起咱们民勤人,我们就应该知道端午蒸“扇子”,系花绳的风俗;知道西瓜泡馍,沙米凉粉、香油拌麦索这些美食。欣赏下面这首《民勤十大美食歌
手抓羊肉蘸些蒜
沙米凉粉咥三碗
青辣子碱面吃出汗
扁豆子米汤端上来
飻(zhēn)子面条调芹菜
下个沙葱和沙芥(gài)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