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05157.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陶渊明《饮酒》诗中的“酒”意象 陈松柏 【摘要】在我们的印象中,陶渊明是一位飘逸洒脱的饮者。他的一生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有酒相伴,与酒为邻,创作的饮酒诗在其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饮酒二十首》中,陶渊明将酒与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进而将诗与酒的完美结合,“酒”成了陶渊明的生活和文学的标志。本文试从陶渊明饮酒组诗的创作出发,探究《饮酒》诗中“酒”意象的内涵,感受陶渊明《饮酒》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陶渊明;饮酒诗;意象;内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家,又是一个酒的国度,美酒与美诗如胶似漆融于一体,创造了中国诗与酒的文化史。酒乃诗之孪生姐妹。春风得意,高朋满座,没有酒遣兴不行;前路渺茫,孤独难耐,没有酒排忧不行;花朝月夕,风清气和,感物而心有所喜,没有酒传导不行;叶落草衰,流水飞红,感物而心怀悲戚,没有酒化解不行……有酒相伴,与酒为邻,是中国文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与精神的归宿。酒与诗的结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诗酒文明于世的,陶渊明可谓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诗中写饮酒,以致形成了一种文学的主题,由他开始,酒与诗连为一体。“酒,已成为陶渊明的生活和文学的标志”。诗和酒联系在一起,是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开创的一种风气,进而将诗与酒的完美结合。 陶渊明与《饮酒》组诗的创作 陶渊明(365——427),东晋人, 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陶渊明出身于落魄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陶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老子》、《庄子》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的一生,简单地说,分为闲居、出仕、隐居三个阶段。所谓闲居即二十九岁出任江州祭酒之前。关于这一时期的生活,目前材料较少。二十九岁初次出仕任江州祭酒出仕的原因有二。与他渴望建功立业的早年抱负有关。在我们的陶渊是一个淡薄名利的隐士这大体上不错,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最起码早年的陶渊明曾颇有壮志,他的《杂诗》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而他的《拟古》则云:“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表现一种任侠的精神。与亲老家贫有关。这一点他诗文中并不讳言:“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年立,志意多所耻……”(《饮酒》)说自己是由于生活困难,年近而立,不得已而出仕的。但这次出仕时间并不长,不久即以不堪吏职而辞职,后来江州又召他为主薄,他也未就任。陶渊明的第二次出仕约在他三十五岁时,这次出仕是到江陵,担任了荆州和江州刺史桓玄的幕僚。桓玄是一个有野心的军阀,他占据长江中上游,对晋室虎视眈眈,图谋篡夺。陶渊明江州后,看到桓玄并不能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对他企图篡弑的丑剧也很憎恶,于是又产生了归隐之念恰好在他三十七岁这一年,他的母亲去逝,按古代丁忧规矩,陶渊明便辞职回家了,守丧三年。   陶渊明在四十岁时第三次这次出仕先任镇将军刘裕的参军。但是他的心情仍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幻想与希望,另一方面又疑虑重重。他与刘裕合不来,所以第二年改任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同年八,他又以“耕植不足以自给”,求任彭泽令。但到了十一月,就以“不愿折腰向乡里小儿”而辞官。从此以后,陶渊明再未出仕,从四十一岁起辞官至去逝,他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到了唐代,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才得到普遍地承认”;说他祖父是“直方二台,惠和千里”;说他父亲是“寄迹风云”,“冥兹愠喜”。诗人的赞扬不泛溢美之辞,但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前辈均为谨言慎行、不喜不愠、心胸坦然、不图名利、注意德行修养之人。前人的这些品质,对陶渊明影响深刻,养成了他不臧否人物、批评时政的习性,即使作诗论世,也是隐晦如深。诗人这样做,目的是以自己的行为去实践前辈树立起来的风范,全身远祸,保护家族子孙。“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这便是陶渊明嗜酒的隐衷,防身的策略。 二、《饮酒》诗中“酒”意象的内涵 陶渊明的诗文常常提到酒,前人说他“篇篇有酒”。虽未必然,但据逯钦立《关于陶渊明》一文的统计,其作品说到饮酒的共56篇,约占现存诗文总数142篇的五分之二,这么高的比例,不但此前未曾有过,此后也难找匹敌。到了陶渊明这里,饮酒开始形成一种文学的主题,其

文档评论(0)

sxt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