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面》教案5 苏教版.docVIP

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面》教案5 苏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面》教案5 苏教版

一 面 教材分析 : 《一面》这篇回忆录写得很别致,它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叙了作者阿累与伟大的作家鲁迅在内山书店不期面遇,短暂而又激动人心的一次会面的经过。在众多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一面》的成功之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于细微处见人物的伟大品格。作者把一面作为中心事件来记叙,但在此之前巧设伏笔,层层铺垫。 教学目标 1、认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的外貌描写 3、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鲁迅的肖像描写和他对我的影响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2、以对比、衬托的手法来表现鲁迅先生崇高品质和对“我”的鼓舞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尽管朝夕相处,一当离开,难以给你留下一个清晰的影象;有的人,即使初见一面,却象刀刻斧斫似的,在你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鲁迅先生就属于后一种人。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在上海病逝,举国上下,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有一个叫阿累的人,他曾与鲁迅见过一面,先生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鲁迅逝世当月,他把哀思诉诸笔端,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为《一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标题)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踱(duó) 地窖(jiào) 卡叽(jī)布 同胞(bāo) 窘(jiǒng)相 哧(chī)啦 捻(niǎn) 隶(lì)体 腕(wàn)子 熏(xūn)黑 鞠躬(jū gōng) 虐(nüè)待 憎恶( ) 摩挲( ) 抖擞( ) 颓唐( ) 踌躇( )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书脊:书籍被订住的一边。 殷勤:热情而周到 平素:平时。 。 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 摩挲:用手轻轻地摸了又摸。 颓唐:精神不振作。 抖擞:振作。 疑惑:迷惑,不理解。 优遇:优待 赫然:文中是很鲜明的意思。 憎恶:憎恨,厌恶 打眼:引人注目。 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 莽撞:鲁莽。指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陡然:突然。 恭敬: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的。 恣情:放纵,没有约束。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三、学习新课。 1、教师采取边提问、边讲解、边板书的方法,初步明确以下问题。  ①本文写的人物是谁?②本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③本文的作者是谁?④本文写作在什么年代?  明确: ①本文写的主要人物是鲁迅。鲁迅,生于1881年,1936年10月19日去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 本文的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2、记叙文的要素有哪些?请用课文中的语句交代一下本文的六要素。(说出“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3、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全文分两部分,以空行隔开。第一部分共38段,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层:第一层(1)-(2)段: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第二层(3)-(17)段:写内山老板热情地接待我和我卖书缺钱的困难。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这也是全文的主体)。第二部分以议论为主,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之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表示鲁迅逝世后仅仅感到无限悲痛是不够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58647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