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岳麓版】〖2015各地名题汇编〗0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2.doc

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岳麓版】〖2015各地名题汇编〗0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附:非选择题完整版 1.(2015·山东德州高三期末·26)(22分)家族、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其发展变化反映了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立族长,立族正、族副,劾查良莠,宣圣谕,敦族义,创祠宇,置祭田,守坟墓,重谱牒,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 ——据明万历四十年《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奥]迈克尔·米特罗尔、雷因哈德·西德尔《欧洲家庭史》 ——[美]周锡瑞《叶一一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1116,《巨野姚氏族谱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次工业革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史料使用;家庭观念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劾查良莠,宣圣谕,敦族义”可知“族约”宣扬教化,维护等级制度;根据材料“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可知“族约”强调伦理道德,体现儒家思想;“圣谕六言”则体现了国家重视宗族关系管理;第二小问考查“族约”在当时有何作用,主要从调节家庭关系,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走出家外谋生”可知家庭的生产职能逐渐消失,从材料二“这种空巢家庭数量的增加”可知父母独居家庭数量增加;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信息“19世纪的西欧……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与工业化进程相联系的”可知,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制的产生、城市化的推动和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家庭结构和家庭职能的变化。 (3)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三“此皆为国家主义的民族,而非家族主义的民族也”概括《叶氏族谱》前后两个版本序言中的家族观念的变化;第二小问,可以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个人经历等方面分析。 (4)注意紧扣“综合以上材料”,从一分为二角度全面分析、综合归纳。 【答案】(1)特点:宣扬教化,维护等级制度;强调伦理道德,体现儒家思想;重视宗族关系管理。(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作用:约束族人言行,调节家庭关系,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2分) (2)特征:家庭结构:父母独居家庭数量增加;家庭职能:家庭的生产职能逐渐消失。(2分) 原因: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家庭手工业,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雇佣劳动者进入工厂做工;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加强;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若答启蒙思想的影响也可)。(4分,每点2分) (3)变化:前者强调传统家族制度,后者强调民族主义(或者国家主义)。(2分) 原因: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西学东渐,西方的民族、国家观念得到传播;近代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叶至镕本人留学日本的经历对其产生影响。(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价值:族谱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家庭和社会状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2分)但是族谱、家谱本身严谨性不够,存在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情况,有虚假成分,需要与其他史料印证。(2分) 2.(2015·安徽淮南高三期末·36)(34分)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并存 (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氏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 探究主题二 东西方经济文明的交流 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辛亥革命;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文明交流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差异在于,中国政治文明代表东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古希腊代表西方的民主制度。第二小问分析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从材料一中自然环境、经济结构、血缘关系等方面归纳,古希腊多山多岛的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而中国发祥地是中原地区,“耕细作型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 (2)明清时期美洲作物的引入,直接带来了粮食产量的提高、农产品结构的改变;从长远看,缓和了“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推动了农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搬运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