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21曹刿论战创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VIP

九年级语文下册 21曹刿论战创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下册 21曹刿论战创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1曹刿论战创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设计理念:围绕话题“说”。教师抛出精心遴选的话题,学生围绕话题展开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深入解读文本。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以成语典故“一鼓作气”和“辙乱旗靡”导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及注释。 读准字音: 刿guì 间jiàn 徧biàn 孚fǘ 辙zhé 轼shì 靡mí 读对句子的语气: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反问,反对)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否定)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肯定)④夫战,勇气也。(议论)⑤何以战?(疑问) 整理、归纳、强调重要词语的用法: ①通假字:徧通“遍”,遍及。 ②重要实词:伐(攻打)、鄙(目光短浅)、对(回答)、安(养)、专(个人专有)、信(实情)、孚(为人所信服)、福(保佑)、败绩(大败)、驰(驱车追赶)、逐(追赶)、克(战胜)、盈(士气旺盛)、靡(倒下)、衰(减弱) ③重要虚词:弗(不)、虽(即使)、也(语气助词)、故(原因)、焉(语气助词)、 ④一词多义: 以: 何以战( ) 必以分人( )必以情( ) 其 公问其故( ) 吾视其辙乱( ) ⑤古今异义:牺牲、可以、狱、忠、情、间、加、鼓 ⑥成语典故:一鼓作气、辙乱旗靡 3.学生再读课文,自译课文。 教师点拨几个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何以战? ——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4.美读课文。学生可以三四人一组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全文,要求读得绘声绘色。 5.学生梳理文章脉络,依此脉络,复述课文,明白文章大意。 第一段:战前,曹刿论“取信于民”。 第二段:战中,曹刿正确指挥。 第三段:战后,曹刿论取胜原因。 全文大意:文章围绕着齐鲁长勺之战记述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和指挥若定的军事才能。 二、说读课文。 1.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组商讨出二三个有价值的话题交给教师,由教师整理、遴选、公布。 教师遴选出的话题有: ①谈本文的详略②评评曹刿的性格 ③评评鲁庄公的性格④文中的对比写法 ⑤文中对话精析⑥谈文中的“民本”思想 ⑦谈曹刿的指挥艺术⑧谈本文的“春秋笔法” 2.小组自选一个话题,说读课文。学生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合力攻关,并指定一人执笔记录、整理小组发言的内容,作好发言准备;教师参与小组活动。 3.小组进行说读课文的成果交流。 ①谈本文的详略 详写“论”,略写“战”;详写人物的“言”,略写人物的“行”;详写事物的因,略写事物的果;详写曹刿,略写庄公;详写鲁国,略写齐国; ②评评曹刿的性格 鲁国危如累卵,曹刿挺身而起,请求入见,可见他热爱祖国;论“何以战”,可见他有政治远见;长勺之战中,他从容指挥,可见他善于把握战场动态,指挥有方;战后论“何以胜”,可见他谋略过人。 ③评评鲁庄公的性格 可从两方面评价:他战前备战、召见曹刿,三问三答,可见他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战中与曹刿并肩参战,可见他任人唯贤,身先士卒;战后,询问曹刿指挥的秘诀,可见他胜不骄傲,善于总结经验。当然,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急躁冒进。 ④文中的对比写法 主要有这样几组对比:战前,用乡人的冷眼旁观与曹刿的挺身报国对比,用肉食者(庄公为代表)之“鄙”与曹刿的“远谋”对比;战中,用庄公的急躁冒进与曹刿的冷静英明对比。对比突出了曹刿的形象。 ⑤谈本文的“春秋笔法” 过去的经学家认为孔子所修的《春秋》每用一字,都隐含“褒”“贬”的“微言大义”,遂称为“春秋笔法”。本文同样如此,“唯书其事迹”、“因言语而可知”。作者对曹刿的称美赞扬,含蓄于精心的描写之中、对比之中。文中多记曹刿简短、果敢的言行:“请见”、“问战”、“请从”、战斗中两置可否、战后纵论取胜原因……把人物置于这一系列活动中,一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精明干练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同样,对庄公文中没有直接用贬语;但从他前两次对曹刿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政治上的无能,从“将战”“将鼓”“将驰”可以看出他军事上无知妄动,庄公的鄙陋、驽钝、浮躁,在曹刿的衬托下黯然失色。写齐军, 仅用“三鼓”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58647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