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高层点头要继续发展铁路 理由是消化钢铁等落后产能.doc

传高层点头要继续发展铁路 理由是消化钢铁等落后产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高层点头要继续发展铁路 理由是消化钢铁等落后产能

传高层点头要继续发展铁路 理由是消化钢铁等落后产能 2013年07月12日 06:3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孙春芳 1303人参与156条评论 铁路发展的第二春来临? 接近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铁总)的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近日,决策层在听取了铁总的工作汇报后表示,铁路还是要继续发展,理由是铁路建设能够消化部分落后产能,如钢铁、水泥等。 按照原铁道部今年年初制定的规划,2013年铁路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00亿元,其中基建投资5200亿元,计划开通新线5200公里。 上述铁总人士表示,按照目前的建设进度和融资能力,铁总年底能够完成5200亿元的基建任务,且有望小额超出。通车里程方面,预计年底可能通车5500公里以上。届时,全国铁路总通车里程将超过10.3万公里,开通的高铁将达1万公里以上。截至目前,全国高铁通车里程为9700公里。 今年年初,原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曾在全国铁路规划工作会议上称,今年年内,将开通宁杭、杭甬、津秦、西宝线。其中,宁杭、杭甬高铁已于7月1日开通。 经过一段时间突飞猛进的发展,铁路建设在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落马以及温州动车事故后一度陷入发展低谷,铁路在建项目出现大面积缓建乃至停工。不过,进入2013年,在铁道部完成机构改革,国务院多次表态铁路项目要“保在建、保重点”之后,铁路投资有回调趋势。 按照“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到2015年,全国铁路的总里程要达到12万公里,也就是说,在今后三年内,每年将开通6600公里左右的新线,每年的投资量将在5000亿元以上。 上述接近铁总的人士表示,目前的铁路建设步骤可能比上述计划更为激进——明后两年每年将开通7000-9000公里的新线。 目前,铁路系统内部对于决策层的肯定性表态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喜的是,传高层点头要继续发展铁路理由是消化钢铁等落后产能支持让铁路系统继续加大建设投资吃上了一颗定心丸;忧的是,原铁道部将近3万亿(截至2013年一季度的数字为28394亿元)的债务,成为其继续通过大量借贷融资来推进铁路建设的障碍。 上述铁总人士表示,铁总领导班子的思路是先把规划内的铁路建好。铁道部转制成铁路总公司之后,盈亏、效益问题逐步成为铁总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目前,铁总领导一方面继续与国务院领导以及相关部委协调沟通,争取早日制订出一个能够化解和稀释巨额债务的方案,另一方面,铁总也积极通过货运组织改革、票价调整等手段增加铁路营收。 不过,从数据来看,铁总的财务状况暂时未有明显改善,2013年第一季度,铁总净亏损68.76亿元;货运量方面,6月份,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1015万吨,环比下降3.75%,同比下降1%。 铁路2.6万亿债务或由国家埋单 地方热衷建设高铁 2013年06月08日 09:54 来源:凤凰财经 0人参与0条评论 李响 2013年3月,中国铁路改革的大幕随着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成立徐徐拉开,相对于政企分开之后铁路的建设、运营、管理如何进一步调整优化等问题而言,206万亿巨额铁路债务问题显得更加引人注目,成为铁路改革伊始要面临的“重头戏”。 非同寻常的债务 铁路巨额债务主要为高铁建设所致,自2005年开始,铁路建设规模急剧扩张,尤其在2008年以后,连续3年投资超过7000亿元,筑就了铁路2.6万亿的巨额债台,预计到今年年底债务或将超过3万亿。铁路高铁建设的高潮以及债务的形成,既有经济发展环境的大背景,也有国家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对铁路投入的不足,以及原铁道部自身的原因。 当时的各种因素有利于铁路高铁的急速发展,除却为克服“交通瓶颈”的长期性因素外,在短期内也成为启动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2008年国务院批复铁路投资金额达到了2万亿,地方政府积极性也很高涨,而各大银行对于铁路这个超白金大客户更是有贷必给、多多益善。作为债主的银行不担心贷出去的款收不回,作为借贷方的铁路企业对如何还债在当时显然也没有过多考虑。在铁路、银行对地方政府各方面“你情我愿、一拍即合”的基础上形成了铁路建设的巨额债务。而这些债务的主体也很特殊,并不是原来铁道部,而是大大小小的合资公司,这些高铁合资公司多为原铁道部控股、地方参股的客运专线公司,而这些合资公司往往只管资产,不管运营,经营都委托给了相应的铁路局。 谁是2.6万亿的受益者 从表面上看,铁路是高铁建设的直接受益方,提升了企业的装备质量和技术水平,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动力。但现实状况是,铁路企业承担了基础建设的社会职能,投资回报周期长,且收益率低,从目前情况来看,即使票价翻翻,也难以负担如此沉重的债务。 因此,从微观层面来看,把铁路作为一般意义的企业,在短期内如此大规模建设高铁无疑是非理性的,导致企业债务负担重,偿债压力大,收益率低,各项财务指标十分不堪。但从宏观层面来看,建设高铁直接和间接地

文档评论(0)

snj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