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 论文范文.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平 论文范文

和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之取向 ? 【内容提要】纵观中国几千年政治文化史,和平主义始终是贯穿其中的命脉与价值取向。这亦可从马克斯·韦伯和罗素等西方大家的论著中窥见一斑。这一取向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培育与形塑的结果。 【】 我国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先生,在对世界四大文明的发祥地考察后曾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中华文明为什么没有像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那样,在时间和空间的无限中销声匿迹而绵延不绝、延展至今?其原因之一是整个社会没有形成一种远征的力量。[1]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海外出现了一种“中国威胁论”论调。《大国的兴衰》一书的作者保罗·肯尼迪撰文,称全球化将使中国受益,反过来威胁美国的地位,“美国现在拥有不可撼动的世界霸主地位”,但“不能在本世纪续写荣耀”,理由是中国可能赶上来。耶鲁大学商学院院长杰弗礼·加腾(Jeffrey Garten)在《商业周刊》上撰文指出:世界经济对 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依赖,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一旦中国经济受到战争、恐怖袭击、社会动乱、自然灾害的打击,美国经济的“生命线”就可能被掐断。针对 这一论点,一些中国学者也纷纷撰文指出: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国势日盛,对他国的土地与资源并无染指之心,所想的只是维护本国的合法权益。 而且回顾历史,中国式的战略文化和战略思维,一直是指向和平的。“亲邻善友,国之宝也。”[2]和平主义精神便显而易见。不过,这种和平主义的宣讲也招致了许多学者的反驳。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崇尚和平的事实固然很多,可相反的事实也不胜枚举。许多研究中 国文化的海外学者和西方学者,可以赞扬中国人的深刻、广阔、单纯、恬静、勤俭等美德,似乎还很少承认中国是一个和平之邦。[3](P34)特别近代以来, 中西双方的接触常常是通过战争形态表现出来的。义和团运动之后,中国文化在西方所得的一点“好感”,被一扫而空,很多西方学者都认为中国是一个“野蛮”、“残忍”的民族。至此,也易于得出一个结论:恐怕实在难有这样的民族和国家,天生就喜好和平。        一    然而近读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儒教与道教》和英国大哲学家罗素的《中国问题》以及相关资料,然后重温了中国数千年文明史,对这一问题便有所厘清:中华民族实在是一个崇尚和平的民族,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取向,一直是和平主义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 程中逐渐积累而沉淀下来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存在于民族大众的心理的、知识的、生活的结构之中,并通过人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而得以延续。尽 管这种延续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和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而有所发展、嬗变,但中华民族政治文化的主流仍绵延不断地得以保持。被誉为“世纪的智者”的大哲 学家罗素,曾于1920年至1921年间,在中国进行了长时间的讲学,讲学完成之后,他根据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中国问题》一书。书中说中国人向以 博大的文化为荣,而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在于追求自由而非支配别人。正如罗素所言:“他们追求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中国虽是两千年帝国的后裔,然而对 帝国的热衷却已极其淡漠了。”[4](P154)在这种文化熏染下的中国人非常骄傲,以致骄傲到不屑于打仗的程度。诚如罗素所言,“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有骄 傲到不屑于打仗的民族,那就是中国”[4](P154)。按罗素先生的意思自然是中国人爱好和平已习而成瘾。中国历史上虽征战连绵,但老百姓是天生爱好和 平的。罗素接着论证了这一个观点:“我不知道哪国的诗人会像白居易那样,塑造了一个自残逃避的新兵……他们和平主义扎根于深思熟虑的观点,事实上扎根于他 们不愿意改变任何所见到的一切。”[4](P154)马克斯·韦伯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指出:“中国尽管战事频仍,但进入历史时代后,即逐渐成为和平化的世界帝国。”[5](P30)韦伯首先承认,中国文化的发展最初是以纯粹默武主义为标志的。但随着文官当政,意识形态自然地转向和平主义。[5](P32)因此,和平主义自有文明史以来,基本上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脉络。    综观中国历史,除却一些失常的行为,中国政治文化之崇尚和平,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在中国与异族的战争中,多半是因异族入寇,我方才起而抗战;抗战胜利,亦能适可而止,以穷兵默武为戒。中国自秦以来屡 筑长城就是明证:长城是由历史命运铸成的一座巨大的纪念碑,它代表防御和不出击,是积淀着一种内向防范型文化的深厚思想的事物。西汉时,有个叫陈汤的,他 以单车之使,攻克了西域匈奴遗族这支强敌,回到朝内,不但得不到英雄式的欢迎,还受到种种责难。就是因为中国有“兴灭国,继绝世”的理想,这理想便代表一 种崇高的和平精神。[6]并且,中国人至少在士人阶级,是向不崇拜英雄的。成吉思汗,曾横扫欧亚两洲,英雄气概,史无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tc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