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 复习必看《故都的秋》说课稿18
故 都 的 秋(说课教案)
——郁达夫
一、说教材
⒈高中第三册第三单元选的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四篇都是抒情散文。散文的魅力,来自作家的真见、真知、真性,来自文字和谐的色彩 、自然的节奏、 冲淡而隽永的韵味,因而,本单元的学习必须反复阅读,用心品味,感悟所写之景,所言之情。此外,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⒉《故都的秋》是一篇典范的抒情散文,全文紧扣“清 、静、 悲凉”落笔,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完美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它又是单元的第二篇散文,示范作用不可忽视,因此,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⒊《故都的秋》是郁达夫一篇颇具特色的散文,体现了他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因此,教师应该以点带面,带领学生通过《故都的秋》来了解郁达夫以及他所生存的环境。
二.说学生
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已远,中学生在把握作者心境上有一定的难度,也难以领悟主观色彩笼罩下的景物描写的秒处,因而难以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三.说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根据《故都的秋》的课型特点和学生情况,我将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分别确定如下:
1.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色,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2)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3)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以情驭景 以景显情
四、教学设计:
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⒈教学方法:移情法 诵读法 活动法
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
⒊课时安排:两课时
⒋本课时整体感知文章,抓住秋的三个特点师生共同品味鉴赏文章。
5.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读本》、图书馆 、上网等途径大量阅读郁达夫的文章,了解郁达夫的生平 、文艺观和审美观,作好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的准备。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过程:
⒈导入阶段:
移情法: 多媒体课件,投影秋天不同的画面以及描写秋天的古典诗句,营造浓浓的秋意、秋的文化,将学生引入一个欣赏秋景,感受秋文化的情景中去。
教师深情引入 :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骚人墨客。历代名家对秋都特别钟爱,描写秋的名篇和佳句举不胜举: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不同的眼睛看到的秋景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对于秋有着不同的感受。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秋雨中,柳永读以的是凄苦。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那么,我们就从《故都的秋》的自然风景走入郁达夫的心灵世界,看看郁达夫通过写什么样的景物去抒发自己怎样的深情?
⒉整体把握阶段:
诵读法:放录音,找出文眼,即表明故都之秋的特点的句子,使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活动法:找准切入点,围绕激发学生思维、引起争论的问题开展辩论活动,调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先让学生找出故都的秋的特点,抓住了中心,再分三组学生准备三个问题:
第一组在文章中勾出作者笔下的秋景有哪些?
第二组同学思考这些景物可概括为几幅图景?
第三组同学勾画出表示景物色彩的词语。
教师明确:
画面: 景物
清晨小院 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训鸽的飞声、槐树叶底漏下来的一丝一
丝的日光。破壁腰中的蓝朵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槐树落蕊 落蕊铺得满地,脚踏上去,没有声音、气味,只感觉极微细柔软;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落寞。
秋蝉残鸣 衰弱 无处不在
闲话秋凉 雨有味 像样 交谈语调缓慢悠闲
秋果 枣子淡绿微黄
秋色 碧空 白中带黄 蓝朵 青布 淡绿微黄……清
秋声 鸽声 帚声 蝉声衰弱 风雨声 人声……静
秋味 …………………………………………………悲凉
然后归纳出作者笔下故都秋色的色调——冷色调,再引出作者此时内心的冷清、孤独之感。之后,教师将问题进一步深入:“作者在故都感受到的秋声又有哪些呢?”从这一角度来引导学生思考出故都秋声的“静”。紧接着提出“郁达夫为何有这样的感受?”师声经过交流,达成共识:当时的中国,连年内战,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 A TALE OF TWO CITIES-1-4.pdf
-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 A TALE OF TWO CITIES-1-5.pdf
-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 A TALE OF TWO CITIES-2-10.pdf
-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 A TALE OF TWO CITIES-2-14.pdf
-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 A TALE OF TWO CITIES-1-6.pdf
-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 A TALE OF TWO CITIES_2_23(PDF).pdf
-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 A TALE OF TWO CITIES_2_19(PDF).pdf
-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 A TALE OF TWO CITIES-2-15.pdf
-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 A TALE OF TWO CITIES-2-16.pdf
-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 A TALE OF TWO CITIES_2_24(PDF).pdf
最近下载
- 职称技术工作报告范文.docx VIP
- (2021年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书)降低ICU患者身体约束率.docx VIP
- 解读学习2025《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培训课件.pptx VIP
- 《咏物诗》-公开课件.ppt VIP
- 品管圈QCC降低ICU患者约束缺陷率.pptx VIP
-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2025)附新旧对照解读课件.pptx VIP
- 安徽单招考试2025、2025分类考试真题语文数学英语试题(含答案).pdf VIP
- 保证农民工工资及时支付的措施.docx VIP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题材 咏物言志诗 课件(共33张PPT).pptx VIP
- 手外伤急诊手术护理配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