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报刊发展与中国社会转型的相互促进.pdfVIP

近代报刊发展与中国社会转型的相互促进.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报刊发展与中国社会转型的相互促进,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近代知识与制度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中国近代方志转型,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瀚堂近代报刊,中国近代报刊史,中国近代报刊数据库

维普资讯 近代报刊发展与中国 社会转型的相互促进 詹碧蓉 (楚天都市报 430077) 龙妍洁妮 (武汉大学新闻研究生 430072) 所谓社会转型,从社会发展的意义上看 ,是指社会形态 形成以英美报刊为主干 ,以香港 、澳门、上海为基地 ,辐射广 的根本变革。l840年鸦片战争后,列强人侵,中国被迫进行的 州 、天津、北京、汉 口等大城市的在华外报网络,出现了一大 社会转型,就是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发展。同时, 批由外国传教士和商人主办的、影响深远的中外文报刊,如 作为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新旧结构的更替过 《蜜蜂华报 》、《中国丛报》、《字林西报》、《香港 中外新 程,社会转型往往呈现出多层面的交错运动态势,可以说是 报》、《万国公报》、《申报》、《字林沪报》、《新闻报》等。这 一 场根本性的社会变革(1)。这场变革不仅要改变落后的经济 一 时期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刊 “先后出版了大约300家,占 体制 、政治体制、管理体制等制度层面 ,而且也必然要求 、带 同时期中国报刊总数的70%以上”(4)。它们形成了一股强劲 来整个社会在价值观念等文化心理层面的一系列变革和更 的发展态势,中国新闻史上出现了一个独特的 “外报时期”, 新。在这场转型变革中,近代报刊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本文以 并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1815年到19世纪末的近代报刊为对象,阐释其与中国近代 外报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首先,正 社会转型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是这些报刊所刊载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宣传内容,促使了 近代报刊的出版有赖于两个基本条件:社会政治文化条 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开启了自由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 件和出版发行的物质技术条件。尽管鸦片战争前,中国就已 1835年,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 《东西 经具备了后者 ,但在当时的封建统治下,出版近代报刊所需 洋考每月统记传 》,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 要的社会文化、政治条件却始终不具备。从文化上看,当时的 会 ,甚推 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 自主之理,不然 ,民 中国文化有 自己的一套固有框架,外来文化只能融于这个框 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商工,未知尽力竭力矣”(5)。1838年, 架中,只准以华变夷,不准以夷变华。孔孟之道仍是当时社会 该刊又发表 《自主之理》的文章,对其加以进一步的阐述。 主流意识形态,外来文化很难产生多大影响;从政治上看,当 “欲守此 自主之理 ,大开言路 ,任意无碍,各语其义 ,各著其 时的中国,统治者奉行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思想禁 志。至于国政之法度,可以议论慷慨。若官员错了,或官行苛 锢 ,对新闻出版活动的控制十分严厉。拿官报来说,谕旨和臣 政,酷于猛虎,明然谏责,至申训诫敬 ,如此露皮漏肉,破衣露 僚奏章哪些应抄发 ,哪些不应抄发,通过何种渠道抄发,往往 体,不可逞志妄行焉 。”(6)尽管我们不能否认,资产阶级报刊 由皇帝作最后的决定。对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亦有诸多限 是为侵略服务的,但 同时也为中国人带来了新的知识和信 制。雍正六年上谕宣布 “未经御览批发之本章,一概严禁, 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 口,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 不许刊刻传播”(2);尽管乾隆以后这方面的限禁相对缓和一 而在此之前 ,中国长期与世隔绝 ,很多人包括统治者的心目 些 ,但是从根本上说,统治者同样不允许 自己控制以外的其 中,中国是 “天朝上国”,其余国家统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