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茶:两种文化符号的比较研究 .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酒与茶:两种文化符号的比较研究

酒与茶:两种文化符号的比较研究.txt 酒与茶:两种文化符号的比较研究 作者:沈冬梅 酒和茶是人类发现、发明后加以制造利用,又反过来对人类自身产生重大影响的两种饮品,它们都是人类的物质消 费品,但人却因为消费而对它们产生了精神、生理上的依赖。在中国古代,酒和茶都与社会文化发生了程度和范围不等 的关联,成了中国文化中两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具有不同的文化认同能力。并 酒与茶也在人们的社会历史、精神物质 文化生活中发生了密切相关的联系,形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探明这两种文化符号的独特意义, 将有助我们去深入解读中国古代文化。 (一) 世界各地的多种文化在其兴起之日起,就各具其特色,人们所食用的物产也因其所处地域的差异而不尽相同,但是 酒却是世界绝大多数地区不同民族所共同拥有的。一般而言,酒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因为酒是用农作物尤其是粮食制作 的。 “凡酒,稻为上,黍次之,粟次之。”“五齐三酒,俱用秫、稻、麴蘖、鬯酒用黑黍。”传说中国在神农黄帝时便 有了酒,文字有 《太平御览》: “神农耕而作陶”,而陶是用来盛酒的;《抱朴子》载,黄帝造 泉 ,以曲米和成丹 药;《素问》载: “黄帝命作汤液 醴以为备。”实物则有如龙山遗址中尊、斝、盉等陶制 器;大汶口遗址中的灰陶 尊、白陶豆、黑陶杯等 器;以及甲骨文、金文中便有 “ ”字等等。可见,酒在中国的出现肯定相当久远。 就象古代许多伟大的发明与发现一样,第一个造 或发现酒的人已经湮不可考。东晋时江统在 《 诰》中论述道: “ 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认为酒是吃剩的饭久放之下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不需要什么神妙奇方。这一观点可以说是较为 观地反映了酒的源 起,因为 总要在粮食略有节余的情况下才有出现的可能,而 在初民那里酒因剩余粮食发酵而偶然出现的可能性,当 远远大于有人刻意去造酒的可能性。 心理人类学家维特 ·巴诺通过对美洲印地安人社群的调查研究,认为酒是一些民族焦虑程度的指标 ,这一结论几乎 可以说适用于所有的饮 民族。因为自从人类出现,人就生活在一种他无 控制的紧张与矛盾状态中,其中既有人与他 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以及为克服协调这些矛盾而带来的紧张,也有整个人类为协调自身所共存的文明倾向和动物本 性而带来的某种紧张,这些紧张、焦虑持续到一定程度时,人就必定需要一种释放,以求得一种平衡。现代人发泄的渠 道相对说来要多一些,但在文明初始和许多原始民族那里, 则是一种比较普遍也比较容易让人采用的一条释放渠道。 因而 可以说成了许多民族焦虑程度的指标。但这一结论在古代中国却有些许不一样。 酒在中国最早出现时,并不是用作为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普通饮料的。 《战国策·魏策》载: “仪狄作酒,禹饮而甘 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 亡其国者。”从中可知,至 在禹夏时酒饮尚未普遍通行。这一时期的 饮是和 “礼”关联在一起的。而对于中国历史社会文化和人文心态有着重大影响的 “礼”,最早是从初民的祭祖祭神仪 式发展而来并与之密切相关。 《礼运》称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古人饮食必祭, 《周礼 ·膳夫》郑注云: “礼,饮 食必祭,示有所先。”释曰: “凡祭,皆祭所造食者。”《礼记 ·曲礼》郑注曰: “祭,祭先也,君子有事不忘本也。 ”太古时的饮 习俗是 “汙尊而抔饮,……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饮酒是祭祀典礼之一。到了周王朝时还设有专门 的 官: 正、酒人、浆人等执掌与 相关的典礼。在宗教意识不甚发达的古代中国,祭祀等原始宗教仪式并未象其他 一些民族那样发展成为正式的宗教,而是很快转化为礼仪、制度形式来约束世道人心,共有一百多卷的 《仪礼》和 《礼 记》便是两部详详细细的礼仪制度章程,不厌其烦地告诉人们在何种场合下应该穿何种衣服、站或坐在哪个方向或位 置、第一第二第三……每一步该如何如何去做等等。其中大多数礼仪都与酒有关或都需要用酒,除去祭祀用 外,普通 人生活的许多场面仪式都要用酒,形成了种种的 礼。诚如后人所言,酒在中国古代的作用实在是大极了。如魏晋时的 王粲在其《 赋》中称酒能 “章文德于庙堂,协 义于三军,致子弟之存养,纠骨肉之睦亲,成朋友之欢好,赞交往之 主宾。”刘惔在 《 箴》中赞扬 “作 于社,献之朋辟。仰郊昊天,辨定宾主。啐酒成礼,则彝伦攸叙”等酒的功用。 都是说酒有颐神定人等维持天道和社会伦理秩序的巨大作用。这样在古代中国, 从一开始就有高居庙堂朝会之所的高 贵身份地位,与礼仪、仪礼密切关联,成为社会秩序的象征。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