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年第 1期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No.12a
第 49卷 JOURNALOFSUN YAT—SEN UNIVERSITY Vo1.49
(总217期) (SOCIALSCIENCEEDITION) GeneralNo.217
从文字变起 :中西学战中的清季切音字运动术
王 东 杰
摘 要:在清季中西学战导致的整体社会生活变迁压力下,一批学者 目睹西方和fj本的 “富强”之效,同
时受到进化论等西来观念的影响,认为西人富强的秘密在切音为字,简便易学;汉字繁复,又与语言分离,不便
普及 ,乃是中国贫弱的根源。为此,不少人投入到以 “言文合一”为 目标的制造汉语切音字运动中。这一运动
的榜样是泰西和 日本,也从中国学术传统里汲取了思想资源。其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 ,在此后 国语运动中一
直存在。
关键词:学战;切音字;文字改革;国语运动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09)01—0078—12
长期以来,中国现代语言文字改革主要是语言学家关注的课题,历史学家注意较少。然而,作为文
化的基本载体,语言文字在近代中西学战中,深切反映了整个文化的深层脉动,意义不容小视。自戊戌
前十年左右起,特别是甲午以后,中国人识字率太低的问题就引起了相当一部分学人的担忧。为此,他
们尝试了各种普及文字的方案。其中,主要由民间人士推动(也得到了部分官方人士和地方政府赞助)
的切音字运动一直被语言学家视为近代国语运动的发轫,给予了特别重视,黎锦熙、吴稚晖、罗常培、陈
望道、倪海曙等人都 曾做过讨论,尤以倪氏的论述最为详尽 。
在此问题上,语言学家无疑具有其他学科的学者难以企及的权威性。不过,由于他们本人多曾亲与
国语运动,不免有其特定立场。实际上,清季不同人们都曾对提升识字率做过各种探索,包括政府推行
的简易识字学塾政策和民间人士对识字教学方法的改造等。但上述著作往往只聚焦于切音字运动,有
意无意抹去了另外一些痕迹。这固是因为切音字运动确是其时文字改革最重要的探索之一,但其 “拼音
化”的改革取向无疑是造成其在后来写作的国语运动史中一枝独秀的主因。故需要声明的是,本文尽管
仍以切音字运动为研究对象,实无意抹煞其他的尝试。其次,语言学家虽也多少注意到这一运动的时代
语境,但多数学者关注的仍是文字本身。然而,包括切音字运动在内的中国近代国语运动绝非一单纯的
语言文字运动,根本就是现实社会刺激的产物,其演变也不全由学理决定。因此,从历史学角度检讨这
收稿 日期:2007—11—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代国语运动研究》(项目号:08BZS033)
作者简介:王东杰 (1971一),男,河南濮阳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成都610064)。
① 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上海:上海书店,1990年影印本;吴稚晖:《三十五年来中国之音符运动》,《国音国语
国字》第2集,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0年;罗常培:《国音字母演进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陈望道:《中国拼
音文字的演进》,《陈望道文集》第3卷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倪海曙:《中国拼音文字运动史简编》,上海:时代
画报 出版社,1948年;倪海曙:《清末汉语拼音运动编年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当时的各种切音方案名 目
不同,有 “快字”、“切音字”、“拼音字”、“合声字”、“简字”、“新字”、“音标字”等。黎锦熙以1900年为界,将清季文字改
革分为 “切音运动”和 “简字运动”两个时期 ;倪海曙则统称为 “切音字运动”。为表述方便,且考虑到切音字更可表示这
一 “运动”的取向,本文采倪说。此外,整体而言,此 “运动”当时参与者仍是少数,本文姑从众,称之为 “运动”。
78
从文字变起:中西学战中的清季切音字运动
一 运动显然不无意义。
较早从历史学视角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有美 国学者约翰 ·弗朗西斯 (JohnDeFrancis)、中国的王尔敏
和 日本的村田雄二郎。他们研究的重点多在新文化运动以后,对清季的有关论述多是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