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知识脉络加强版-高晖云.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法制史知识脉络加强版-高晖云.pdf

成功与差一点儿成功之间只差一点儿。——高晖云 高晖云微博/u/2212640284 中国法制史知识脉络加强版 一、法制思想的变迁 神权法起于夏、盛于商而衰于周 既然夏、商都有神之佑助,为何皆亡于后朝?周朝能否避免重蹈覆辙? 西周:“以德配天,明德(敬天、敬祖、保民)慎罚” 西周认为夏、商之亡,皆因失德,故以德教为前提,“礼刑结合”,垂范后世。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百家争鸣”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与其经济地位相称的政治、法律地位,故有成文法之公布。 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专任法治 秦国以变法起而匡合天下,故严法峻刑,二世而斩,汉朝视之为前车之鉴。 汉朝:初行黄老“无为”而废肉刑,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德主刑辅”思想 法律儒家化肇始:上请;恤刑;亲亲得相首匿;秋冬行刑;自汉代“春秋决狱 /引经决狱”起,法律儒家化渗透到司法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进一步深化 法律儒家化变为“引经注律”如“张杜律”,更渗透到立法领域:《曹魏律》八 议;《北魏律》和《南陈律》官当;《晋律》和《北齐律》准五服以制罪;北魏 太武帝时死刑复奏;《北齐律》“重罪十条”。 隋唐时期:“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唐律一准乎礼而得古今之平”。 法律儒家化深化为政教之根本,法律之准据。 宋元时期:朱熹“明刑弼教”: 朱熹认为“礼”、“刑”二者不可偏废,“圣人之治,为之教以明之,为之刑以 弼之,虽其所施或先或后或缓或急”(特点有三:一是德成为刑之目的而不再 约束刑,二是可先刑后教,三是“弼教”可为重典治国之思想理论依据) 明清时期:朱元璋推行“明刑弼教”,刑罚从重从新,“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总体而言,礼法结合为中国古代法制基本特征,直至清末修律打破“诸法合体”,冲击 了“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传统。 二、法律形式的变迁 (一)中国古代法律形式 周朝:礼、刑 秦朝:律 汉代:汉律 唐:唐律、《唐六典》 宋:《宋 刑统》(律)、敕 明:《大明律》、《明大诰》、明会典 清:《大清律例》、例、清会典 【要点】中国成文法传统历史悠久,这也是中国选择大陆法系风格的原因。 (二)先秦至清末的立法 1、春秋战国 铸刑书 郑国执政子产 铸法条于鼎 第一次公布成文法→为刑辟 制竹刑 郑国大夫邓析 私授法律 铸刑鼎 晋国赵鞅 铸范宣子刑书于鼎 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法经》 李悝撰次诸国法著“盗贼网捕杂具”六篇。国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商鞅变法 改法为律;运用法律“富国强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 2、魏晋南北朝 成功与差一点儿成功之间只差一点儿。——高晖云 高晖云微博/u/2212640284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形成了律、令、科、比、格、式相互为用的立法格局。 《魏律》/《曹魏律》 “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首次“八议”入律 《晋律》/《泰始律》 在“刑名”后增加“法例”;首次“准五服以制罪”,张、杜注之,故称“张杜律” 《北魏律》 吸收汉晋立法成果,采诸家法典之长,“取精用宏”,制《北魏律》20篇 《北齐律》 魏晋立法成就最高的法典,首创三者:确立名例之总则,十二篇体例和“重罪十条” 3、隋唐宋时期 隋《开皇律》 正式确立封建五刑和“十恶” 修律过 《武德律》(

文档评论(0)

qsp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